直誠提供中小型企業全方位營運方案
包含財務、會計、人資及法務面向之專業服務,協助有志於創業或調整公司營運方針的客戶,解決可能面臨到的管理及行政難題。
耗費太多的時間成本與會計溝通? 財務預測找不到人做?
找不到會計人才十分頭痛?
直誠與您一起制定策略、積極討論
共同改善公司的營運與財務問題
陪伴公司一起成長
-
四大專業整合會計專員X會計主管X數據分析師X財務顧問
四大專業高密度整合溝通,發揮高效CP值 -
營運管理快速通關營運狀況百百種,直誠專業顧問帶您解決
成功沒有捷徑,帶你快速通關營運管理升級考 -
直誠雲端秘書不同管理功能的雲端秘書,加速各部門與會計的溝通時間
-
導航從資金到獲利的最短距離從生產研發花費到成交獲益,帶領您從前期資金準備到確立穩定的獲利模式,制定專屬的最佳獲利方程式
-
全方位會計及建立專屬內部團隊從專業外包帳務到協助公司組建專屬會計團隊,將會計財務交給直誠,專業又安心
-
創業主題課程看不懂財報? 想學會看懂財報背後的財務與經營祕密?
定期舉辦創業家及財會相關主題課程,社群平台實務經驗分享
-
創業大小事2022-04-11公司應如何投保正確的薪資級距呢?公司應該要如何確認投保級距是否正確呢? 公司如果想要薪資低薪高報或高薪低報會有什麼影響呢? 常常會有客戶詢問,伙食費應該要包含在薪資裡面投保嗎 ?各種獎金及津貼等是不是可以不包含在薪資裡面做投保呢 ? 以下說明希望可以讓大家擁有如何正確投保薪資的觀念喔! 勞工保險局說明只要是勞工「因工作而獲得的報酬」,都要計算在投保的薪資裡面,那這樣就可確認伙食費、各種獎金及津貼都是要包含在投保薪資裡面的哦,這時候一定會有人提出疑問,那如果不是每個月發放的薪資項目呢 ? 這時的薪資為不固定薪資,我們可以以三個月為單位之平均薪資做投保的依據。 薪資低薪高報會使公司負擔的保險費增加,高薪低報會使員工的權益受損,而這兩種都是不符合勞健保及退休金投保的規定,只要經相關單位查驗發現不符合實際狀況,都會依法受罰喔! 高薪低報:常常會有員工不清楚如何確認自己薪資的投保級距是否正確,會發現的時候都是因公傷或是其他需求需要向勞保局申請補貼時,請領的補貼金額與實際金額相差甚多,這種時候常會有勞資糾紛事件發生,如雇主投保正確的薪資級距即可避免發生類似況狀喔! 貼心提醒:公司負責人及董事在公司投保的話,需要注意勞保身分別的選擇、退休金只能自行提繳、健保的部分只有負責人是沒有公司負擔的! 如果有任何進一步的疑問歡迎隨時聯繫我們。
-
顧問經驗分享2021-12-03整帳經驗分享(二):稅帳與一套帳的選擇上篇《整帳經驗分享(一):公司擔憂整帳QA一把抓》中先聊到客戶整帳與否的考量及擔憂,這篇要回頭來說明為什麼有些公司會有兩套帳? 明明商業會計法、稅捐稽徵法、所得稅法及營業稅法都規定不能遺漏支出不入帳、不能虛報費用、不能漏開少開發票、不能虛增盈餘等等,都說明台灣公司僅能存在一套帳。任何不同做法的必然有一個是不合法規的,這不是哲學問題,這是規定。但為什麼仍然有公司選擇做兩套帳又或者僅作稅帳(外帳)呢? 僅作稅帳(外帳)的原因? 先說明僅作稅帳(外帳)的原因,不外乎是因為公司創業維艱,在沒時間沒錢不懂會計稅法的侷限下,以較節省成本的方式僅收集發票及收據等憑證予會計師/記帳士,而未與實際金流對照勾稽,故可能存有遺漏憑證或是未取得憑證等的情形無法發現,累積久了則讓公司存在一些不解的爛帳。 那什麼是完整的一套帳? 一套帳不只帳務概念,是搭配了整體的營運流程,是能翻譯公司營運的會計語言。若帳務記載完整且正確,專業會計能僅看帳務就能明白公司的商業模式和營運邏輯。也就是在這個數據掛帥的年代,大家都在找有用數據,並透過這些數據賺錢,也越來越多公司重視自己的財會部門,因為會計數據存在公司已久,這些數據都是真實存在的歷史紀錄,若適當分析,必然能從過往經驗推敲公司能成長的秘密,包含成本率及費用率如何下降,周轉率如何提升,又或者是產品線應如何被調整等等。 一套帳的缺點與優點? 一套帳最大的缺點就是成本非常高,包含錢還有人力。稅帳的與一套帳的紀錄繁複程度和所需時間差異非常大,這是立即的金錢成本;而人力的耗用,包含各部門收集相關聯文件資訊及跨部門溝通釐清疑問或等待其他部門審核等的時間都是隱性成本。 雖然一套帳成本高,但確實有非常多的好處,如果記錄(排除舞弊或錯誤)完善,是可以從帳務看出三流的變動方向及金額,包含現金流、憑證流及貨物/勞務流,而這三流則可透過交叉勾稽比對,讓帳務編織出完整故事,故若有錯誤登載,亦可從交叉比對中找出差異,這也是會計行話說的「對帳」,包含金流跟憑證流的比對及憑證流與貨物/勞務流的比對。 以下圖為例,當買方向賣方買20萬元檢驗設備的這筆交易,對於買方而言,金流可從銀行資訊看出匯出貨款20萬元;貨物流可從公司財產清冊及實體盤點看出檢驗設備存在;憑證流可從收取賣方之發票看出該檢驗設備價值20萬元。但若該設備於當年盤點時發現帳上登載的檢驗設備實則為十年前之型號,那就代表會計帳務(財產清冊)存有錯誤,或可能是設備被掉包了;又或者是金流匯出款項僅15萬元,而發票(憑證流)金額為20萬元,則可能是因為買設備的訂金在數日前已匯出或是同事代墊該訂金款項尚未向公司請款等等;而當採購已驗收完成該檢驗設備(貨物流),但是遲遲沒收到發票(憑證流),則需催促廠商提供發票以確認發票內容與採購項目細節一致,這些都是一套帳的搭配應用。 公司在創業初期真的需要一套帳嗎? 相信讀者讀完上述對於稅帳與一套帳的簡易說明後可以知道二者的差異。一套帳固然好,可是真的划算嗎?公司在創業初期真的需要一套帳嗎?由於稅帳有必然存在的稅賦風險還有股東溝通歧議,且依照上一篇說明的「成長痛」將在未來展現,所以僅有在以下兩點皆存在的前提下,公司雖使用稅帳紀錄帳務,但風險較低: 條件一 :一人公司 由於股東僅一人,所以無需與其他股東依照年度經營狀況分配股利,故股東對於帳務處理不完善的溝通歧異不存在,則風險較低。 條件二 :總交易筆數不多且每筆交易簡單金額小 創立初期還在試營運,因為每筆交易金額不大且性質簡單,也正因為總交易筆數不多,即使使用稅帳,出錯誤述的風險較低。 但是,若公司有向銀行融資或向VC/CV等外部投資人募資的需求,那就非常不建議以稅帳方式記載帳務,因為稅帳無法完整反應公司營運狀態,會造成銀行及投資人的投資風險鉅增,即使公司很有潛力,銀行及投資人也往往會向公司要求先進行整帳,待交出清楚整理後的帳務後才有合作機會。而公司好不容易等到的擴張機會,則可能僅因為帳務紀錄的不完善,而缺乏營運資金的注入,當大環境的有利時點一過,可能就被競爭對手追趕上,或因為營運資金不足而被迫中斷公司經營等等。是故,帳務完整這件事必定得在需要錢之前就先搞定! 總之,建議公司想遠一點,公司經營忌短視近利,不只考量當下要花的成本,也要想到未來彌補時要花的成本,以及可能無法修補的風險。下篇《整帳經驗分享(三):公私不分的後遺症》我們將與大家分享整帳過程中公私不分的情況下引發的弊病。 如果有任何疑問都歡迎與我們聯繫了解細節。
-
財報分析經營管理2022-02-22三步驟帶你建立簡單財務預測在前幾篇我們跟大家聊了有關財務預測的基礎理論邏輯《財務預測編列用途》、《財務預測編製重點》、《財務預測是一種溝通過程》,那究竟具體來說該如何實際架構出屬於自己企業的財務預測呢?本篇將從數字的角度,與各位分享建立簡單財務預測的「基礎三步驟」! ★三個步驟分別為: 第一步 設定公司的營業計劃 第二步 設定公司的營業外收益與支出計畫 第三步 設定公司整體資產、負債與權益的相關假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步 設定公司的營業計劃 ◎按照公司營運功能別區分為: 1.營業銷售計劃 Q:預測期間的營業收入如何得出? A:營業銷售計劃應先辨別公司的產品線,並針對不同的產品線設定各期間預計銷售的數量以及銷售的單價。 Q:設定銷售數量以及產品售價時,有哪些評估要點? A:「過去銷售數據」、「市場調查數據」、「競業的可比較數據」都應該納入綜合評估的參考。 Q:如何完成一套合理具體的銷售預測數據? A:需透過逐一分析校正的方式,才能完成一套合理具體的銷售預測數據,以下提供大家幾個情境及思考要點參考: 情境一、公司過去幾年銷售的數量都呈平穩的水準,而預測所設定的銷售數量是往年的2倍或是更甚時... 為何公司認為預測期間可以相較過去達成這樣的銷售目標。 情境二、如果未來整體市場的預測市場規模是年銷售100萬套產品,公司設定自己年度可以銷售到30萬套,這意涵自己將拿下整體30%的市占率時... 需要評估這個市占率是否合理,若太高而且並沒有對應的行銷策略那就代表預測失真,若太低而且低於現有狀況就代表太過於保守。 情境三、在做銷售定價時,若公司預計開闢新產品線,而且設定之銷售價格較競爭對手高時... 需要確認公司的產品是否有區隔性且消費者會買單的理由。 2.生產排程計畫 Q:生產排程計畫的目的是什麼? A:是為了達成銷售計劃中的販售量。 Q:計畫準備上有那些要點? 公司需準備對應的生產排程以讓公司備有足以銷售的產品,且需注意各製程間的順序與製程時間,以利安排合理可完成的生產排程。接著公司需要依據生產流程逐一列出所會號用到的原料、物料與加工成本,進而將各產品線的成本結構規劃出來。而若非製造業的企業,雖然沒有製程的時間考量,但也有相關的配送時間以及產品驗收品質的時間需要納入規劃。 3.生產或商品成本以外的營業支出計畫 生產或商品成本以外的營業支出計畫泛指公司維持營運而需投入的支出,常見的大宗支出有人事支出、租賃支出、行銷支出、研究發展支出等等。 加上成長,成長會隨時間有不同的幅度,跟營運計畫有關,Ex:有不同的產品線但現在主攻哪一個,那這個就會是主要被討論的。 上述三個部份的假設,都需要與公司營運計畫的里程碑相互比照確認所設定的假設參數是符合公司成長計劃的。譬如公司有三條產品線,預測的第一個年度主打A產品線與B產品線,那銷售計劃的假設數據必定會是A產品與B產品為主要銷售主力,而且會是在假設銷售數據時最需要被投入時間反覆討論財務預測假設參數的合理性。且通常會合理預期公司會成長,預測數據的成長幅度是否符合公司願景,也是需要被檢視的一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 設定公司的營業外收益與支出計畫 1.非屬本業營運收益其實就是「營業外收益」,以下兩個舉例 ↓ (1)租金→製造衣物並同時販售的公司,公司將辦公室閒置空間出租而獲得的租金收入就屬於公司的營業外收益。 (2)利息→銀行存款帶來的利息收入。建議公司若有現金的投資配置計畫,像是購買定存單或是投資金融資產等等。 2.非屬本業營運而會有的支出就會是「營業外支出」,以下舉例 ↓ (1)利息支出→為公司的營業外支出常見之一,若公司有資金需求且規劃透過借款的方式來籌措資金的話,自然就要設定公司的利息支出規劃。 ◎以上舉例中的公司主營事業皆非投資業(投資業的相關孳息會反映在財務預測中的非營業收益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設定公司整體資產、負債與權益的相關假設 這個步驟則是承接第一步與第二步對於損益的假設,為了架構公司整體預測的資產、負債與權益的而進行的相關假設設定。 1.資產與負債 首先,資產與負債面↓ 再者,公司的資金需求除了透過跟股東募資之外,常見的資金來源還有融資借款,若公司規劃以融資借款的方式籌措資金,則同樣會需要納入財務預測的假設之中。 ※知識小補充: 「向股東籌資所取得的資金」一般稱為股權資金,「舉債借款所取得的資金」一般稱為債權資金。 Q:為什麼股權資金對公司來說資金成本 >債權資金的資金成本? A:股東要求的投資報酬率通常比金融機構借款合約利率高,而且股權會與公司經營權有關。 Q:那為什麼還要跟股東募資來籌措資金? A:公司創立初期通常因為信用資料尚不充足而較難跟金融機構借到錢,只好跟股東募資來籌措資金。 2.權益 權益面則是需要設定公司的股權與盈餘策略。公司在預測期間有發行新股票進行增資,或是進行其他減資的計畫都會影響到公司權益的變動。而公司的盈餘策略指的是若公司各預測期間結算後帳面有淨利,公司預計配發其中多少金額給股東的策略。 除了配發金額外,一般採: (1)現金股利發放(從公司撥款現金給股東) (2)股票股利發放又稱為盈餘轉增資(指的是現金保存在公司,公司發行新股給股東,等於股東將股利又繼續投資在公司身上) 以上不同形式的發放將會影響公司帳上所預測的現金水位,但以現金股利或是股票股利來發放是需要通過股東會決議,所以在設定盈餘策略假設時,股東對於報酬的現實要求就會是重要參考的資訊。 上述的第一與第二個步驟即是架構出公司的預測損益表,第三步驟則是承接公司的預測損益表進而將預測資產負債表架構出來。 是不是感覺離財務預測更進一步了! 如果對於上述內容想知道更多的細節,歡迎加直誠的官方line ID:@932coslc,完成指定活動! 即可取得架構「簡易財務預測的資料清單」喔!
-
工商登記の話2021-10-26究竟要不要設立閉鎖性公司?自公司法於104年9月4日增訂閉鎖性公司相關條款至今(110/10/31),依據「經濟部各類商業組織別登記家數月統計表」,已有3,780家閉鎖性公司存在,而非閉鎖性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非閉鎖性公司)則有173,886家。 反觀106年1月的432家閉鎖性公司及非閉鎖性公司161,994家,可看出非閉鎖性公司淨增加11,892家,而閉鎖性公司淨增加竟為3,348家。而我近幾年也非常常被客戶問到「我想開閉鎖性公司,好不好?」,閉鎖性公司究竟有什麼魅力?我們在這篇文章中好好聊聊。 首先要先說明公司法中將閉鎖性公司專法設在「公司法第五章『股份有限公司』」之下,故閉鎖性公司一定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性質,無限公司或有限公司均無閉鎖性公司的相關適用。以下先依法調整理閉鎖性公司及非閉鎖性公司的差異: 從以上的表格中可知閉鎖性公司特別適合小型新創公司,較有彈性的原則讓新創公司在公司治理可以更有效率,且保障股東權益,譬如說可以勞務增資,或可以限制股東股份轉讓,或可以書面行使表決權而不需開立股東會。換言之,如果沒有這些需求的公司,就不建議開閉鎖性公司了,由於公司法對於閉鎖性公司的規定較多,是故在章程設定較為繁雜,且障礙股東股份轉讓也可能會讓投資就是為了要出場(賣股票賺錢)的投資人被勸退。 我的執業經驗中僅有少數幾種狀況會鼓勵公司架設閉鎖型架構,例如持有技術的自然人股東與自帶資金或工廠可做代工的法人股東共同創設的股份有限公司。由於限制股東股份轉讓的條款可讓雙方都更感覺安心的在公司研發磨合上,不必擔心股東會將股份轉讓給潛在競爭對手;而新創公司創辦人常見的以勞務(及技術)取代現金出資者更能在閉鎖性公司架構下得以實踐自己的價值以換取公司股權。而其他僅是為追求新法令開放而詢問要架設閉鎖性公司的股東則是大多與我們聊完後,改變主意走較為常見的組織結構。 另外也要提醒閉鎖性公司由於股東人數限制之故,多半在公司成長到一定階段(股東人數至多50人)時需要轉換成非閉鎖性公司,而此時亦須經過股東會決議(三分之二以上股東出席股東會,並經半數表決同意)及變更相對應的公司章程後,方能將公司組織轉變為非閉鎖性公司,再加上須至主管機關變更登記為非閉鎖性公司,上述皆為公司額外之行政成本,故建議讀者三思是否要架設閉鎖性公司。 最後增加說明勞務出資取得股權的課稅規定。由於創業家通常缺乏資金,因此立法機關在閉鎖性公司設立時允許股東以不同方式出資,除現金、財產、技術之外,也允許股東在一定比例下得以勞務方式出資。此舉可減少創業家因資金裹足不前的壓力,且可以讓創業家有機會將股權發放給優秀人才。 依據財政部104年11月5日台財稅字第10400659120號令,股東以勞務抵充出資取得之股權,核屬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第10類規定之其他所得;該股權依公司章程規定於一定期間內不得轉讓者,應以該一定期間屆滿翌日之可處分日每股時價計算股東之所得,依法課徵所得稅。但公司章程未限制一定期間不得轉讓者,應以取得股權日為可處分日,以公司章程所載抵充之金額,計算股東之所得,依法課徵所得稅。 上段函令所稱「時價」,為可處分日之前一年內最近一期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之財務報告每股淨值,該日之前一年內無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之財務報告者,為依該日公司資產淨值核算之每股淨值。另,公司於股東以勞務抵充出資取得股權時免予扣繳,但應於可處分日次年一月底前依所得稅法第89條第3項規定列單申報主管稽徵機關。 若有對於閉鎖性公司有疑問的讀者朋友們,歡迎與我們聯繫,討論出最適合公司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