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獎金(酬)制度?
對於員工來說,獎金顧名思義就是Bonus,是除卻底薪外,基於表現良好或業績達標所能獲得的額外薪資來源,使其更願意付出時間跟精神以達成工作目標。也因如此,對於雇主來說,獎金制度可以作為一個激勵員工的工具,使員工更為積極,讓公司的目標不僅僅是老闆一個人的目標,而是全體同仁的目標。
我們常常說能者多勞,但是若是沒有對應的獎金制度,能者會願意多勞嗎?獎金制度便是一個可以完善這件事情的工具。不但讓能者願意多勞,而多勞者或許因為激勵制度完善,及本身因此得到公司肯定的狀況下,因為經驗的累積而成為能者。
業主跟員工的角度差異
在我過往的顧問經驗中,儘管獎酬制度對於老闆及員工都有正面的效果,但是有趣的是,我發現員工和老闆對於獎酬制度的認知,存在不同角度上的差異,也跟大家做一分享。
對於員工而言:獎酬制度偏向於「我能獲得什麼?」「我做了多少能拿到多少?」「工作量跟薪酬的比例是否成正比」「這份獎金是否值得我付出這麼多努力去得到?」對於老闆而言,角度往往更加的全面,除了將不同同事的工作狀況逐一比較,釐清何者對於公司而言係較為重要的價值觀念和成果輸出,還要將公司所有固定支出及變動成本逐一列示,以確保公司計算變動薪資時不至於使公司產生可能的虧損。
我們也常建議業主的獎酬制度要區分成底薪和變動薪資,底薪是公司對於員工的最低期待,工作項目應達成哪些內容都要先想好。而變動薪資則是獎金的部分,可依照不同的員工貢獻度、專案及接案利潤等等來產生階梯式的獎金計算制度。如果是採取階梯式累增獎金的計算方式,建議公司一開始設定的獎金抽成比例較低,才會有逐步往上的空間。但也要小心若起初開出的抽成比例太低,員工可能會覺得與工作辛勞程度不成正比,也可能失去公司欲達成的激勵效果。
若公司目前整體虧損,又想激勵員工,訂定獎金制度的標準應該如何設立?每個不同產品線或服務類型可能因為成本計算方式不同,也都需要不同的獎金規則,在制定的過程裡,要如何符合公司的損益規劃,又要達成激勵員工的效果,這些都是老闆需要權衡及考慮的因子。
若能在老闆與員工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使員工的薪資比例透過獎金制度調升的同時,獎金制度也能符合公司整體的損益規劃,這就是我在薪資結構設計中最重要的課題,也很幸運的是與業主及其員工的案後追訪中,都能聽到公司傳來不錯的業務進展,那這也是我們最樂見的結果。
其實,雖然常常可以聽到不同公司的勞資糾紛,但在我的顧問經驗中,我從沒遇到一個老闆不想給員工獎金,都只是不知道該怎麼給,不知道該怎麼分配適當的利潤。於是我們可以作一個合理的假設【老闆都是想要發錢給員工的】。因為公司要賺錢,員工必須付出心血和時間;要員工付出,公司就得給予相當的報酬。這是一個簡單的因果關係,所有在創業路上能夠走遠的老闆都會有這樣的認知:員工不再是公司賺錢的工具,取而代之的是公司的資產。該怎麼讓人才資產更有價值,讓人才資產為我創造更大的財富,就是聰明老闆該想的事。
-
存貨積壓過多。為了壓低單位成本或滿足最小購買量,公司常會因為購買存貨導致現金流量不足;
-
案源、客戶不足,公司營運尚未達規模化狀態,故呈虧損狀態;
-
研發費用或生產成本過高;
-
員工目前產出與薪資對應不成正比;
-
沒有完整帳務,無法確認公司營業損益。
除了上述這些常見項目之外,當然還有很多原因導致業主難以制定完整的獎金制度,進而使公司的人事規劃制度遲遲無法改善,員工也對於現況多有不滿。業主總會希望員工能夠「共體時艱」,期待員工一起度過公司艱難的低潮期,但對於員工而言,所謂的共體時艱需要多久,多少的日子才能夠有個盼頭,或許獎金制度的完整訂定,會比期許員工體會老闆的艱難處來的簡單而有成效。
獎酬制度規劃案例分享
A公司-專案服務業
主要收入來源為專案服務,業主的痛點是案源不夠多及組織不夠完整一人需分飾多角,且客製化專案需要事前調研和創新科技的系統工具輔助,這些都需要花費較多人事研發費用,但卻不一定有相對應的案源產生。所以在獎金制度的建立上,業主最在意的是要如何在公司可負荷的金流健康情況下,提升員工工作幸福程度,業主也可以降低離職率及新員工訓練成本。主要方法如下:
-
與員工及業主訪談了解公司的文化、價值觀及勞資認知差異等等。
-
產品成本結構計算,確認專案的定價應維持的毛利率。
-
公司固定及變動開支分析,確認公司損益兩平點及為維持公司營運的最低收入金額。
-
將接案獎金、完成專案獎金、訓練新員工獎金及員工留任獎金等項目納入獎酬規劃。
-
增加團體獎金及軟性互動制度,確保跨部門齊心。
此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為清潔人員外包,依服務時數計費;服務時數採儲值點數制,量大制價而有不同折扣。因為公司有不同困難程度的清潔服務及預收款的情況下,業主最大的困難點是擔心發獎金之後公司就不賺錢了。而我們輔導過程中,也發現公司因為帳務不完整,不容易判斷公司實際損益狀況。部分應認列為資產的項目都以費用方式列支,致使帳務看起來虧錢但其實是有大批的清潔設備及小工具,所以業主就認知公司「成本很高」,不像員工或客戶認知的賺很多錢。
我們透過訪談和財務分析,先與業主討論出所有的營運痛點,發現公司雖年營收超過千萬,業主仍身兼多職(行銷業務、員工訓練及財務人資),因為業主認為同事每個工作都還是做得不夠到位,且找不到能完整交付工作也對工作有同業主般熱誠的主管。執行財務分析後,我們更了解業主目前現金流與實際財務面差異,以及真實損益情形。透過產品(服務)別分析,將公司的服務一一拆分出個別毛利率,也針對員工工作項目逐項瞭解業主與員工分別對不同職位同事的職權期待,進而完成獎金制度的規劃假設。
經由與業主、員工的溝通,了解雙方需求跟認知差異,一步一步的協助業主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更加了解,並協助建立了公司獎酬制度。完成專案後,業主說「最大的收穫是在這過程裡,我更了解公司的經營成本,以及無須要求員工像我一樣奉獻於工作,只需要訂定好遊戲規則,讓員工用他們的方式達成我們共同想要的結果。我發現我以前太愛生氣,員工都不太想跟我溝通,現在只需要提點客服或分享清潔要領,便能讓員工覺得我是好老闆,主動跟我互動。」
由此可知,獎酬制度不只是在講發薪水這件事,而更多的是「用數據化方式把勞資對於工作內容的期待具體化描述」。這也是我非常喜歡做薪資結構設計的原因,感覺自己幫助了很多中小企業或新創公司逐步往規模化邁進!
直誠能夠提供的優勢
直誠,作為財務會計為基礎出發的顧問公司,能做到比人力顧問公司更多,特別是在公司財務及營運層面遇到的問題和挑戰,財務面可以探討成本結構、毛利分析及損益狀況來針對產品設計獎酬;營運面則可根據公司不同的產品銷售模式及業務現有制度作調整分析。
人力顧問公司在乎的勞基法等人事法令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對於「人」的細節,每個人想要的都很多,但不代表不能溝通,只要能一點一點的列出來不同立場的人想要的「權利及報酬」、想被「尊重」的個人貢獻、及願意做到的「義務」,也許就會有不同的解法。獎酬制度其實就只是數據的結論,但中間走的過程卻是人性的互動。
另外也想提醒的是,業主跟顧問兩者之前的想像一定有很多的不一樣,畢竟不同產業不同價值觀打造出來的公司細節都不同。所以也建議業主要多聊多分享自己的經營理念和態度,透過溝通細節,一步一步針對公司的狀態、目前員工薪酬架構、產品的成本毛利分析等等去討論出全新完整的獎酬制度,進而衍伸到產品成本結構需要如何被調整,最後才能夠進到整合(發放業主及員工理想的薪資)階段。而這些過程,直誠可以陪您一起走過。您也有您公司遇到的薪酬制定問題嗎?快與我們聯繫,一起甘苦談,談完一起笑著數錢!
-
經營之道2022-06-16獎酬激勵經驗分享-老闆該給員工多少薪資?什麼是獎金(酬)制度? 對於員工來說,獎金顧名思義就是Bonus,是除卻底薪外,基於表現良好或業績達標所能獲得的額外薪資來源,使其更願意付出時間跟精神以達成工作目標。也因如此,對於雇主來說,獎金制度可以作為一個激勵員工的工具,使員工更為積極,讓公司的目標不僅僅是老闆一個人的目標,而是全體同仁的目標。 我們常常說能者多勞,但是若是沒有對應的獎金制度,能者會願意多勞嗎?獎金制度便是一個可以完善這件事情的工具。不但讓能者願意多勞,而多勞者或許因為激勵制度完善,及本身因此得到公司肯定的狀況下,因為經驗的累積而成為能者。 業主跟員工的角度差異 在我過往的顧問經驗中,儘管獎酬制度對於老闆及員工都有正面的效果,但是有趣的是,我發現員工和老闆對於獎酬制度的認知,存在不同角度上的差異,也跟大家做一分享。 對於員工而言:獎酬制度偏向於「我能獲得什麼?」「我做了多少能拿到多少?」「工作量跟薪酬的比例是否成正比」「這份獎金是否值得我付出這麼多努力去得到?」對於老闆而言,角度往往更加的全面,除了將不同同事的工作狀況逐一比較,釐清何者對於公司而言係較為重要的價值觀念和成果輸出,還要將公司所有固定支出及變動成本逐一列示,以確保公司計算變動薪資時不至於使公司產生可能的虧損。 我們也常建議業主的獎酬制度要區分成底薪和變動薪資,底薪是公司對於員工的最低期待,工作項目應達成哪些內容都要先想好。而變動薪資則是獎金的部分,可依照不同的員工貢獻度、專案及接案利潤等等來產生階梯式的獎金計算制度。如果是採取階梯式累增獎金的計算方式,建議公司一開始設定的獎金抽成比例較低,才會有逐步往上的空間。但也要小心若起初開出的抽成比例太低,員工可能會覺得與工作辛勞程度不成正比,也可能失去公司欲達成的激勵效果。 若公司目前整體虧損,又想激勵員工,訂定獎金制度的標準應該如何設立?每個不同產品線或服務類型可能因為成本計算方式不同,也都需要不同的獎金規則,在制定的過程裡,要如何符合公司的損益規劃,又要達成激勵員工的效果,這些都是老闆需要權衡及考慮的因子。 若能在老闆與員工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使員工的薪資比例透過獎金制度調升的同時,獎金制度也能符合公司整體的損益規劃,這就是我在薪資結構設計中最重要的課題,也很幸運的是與業主及其員工的案後追訪中,都能聽到公司傳來不錯的業務進展,那這也是我們最樂見的結果。 其實,雖然常常可以聽到不同公司的勞資糾紛,但在我的顧問經驗中,我從沒遇到一個老闆不想給員工獎金,都只是不知道該怎麼給,不知道該怎麼分配適當的利潤。於是我們可以作一個合理的假設【老闆都是想要發錢給員工的】。因為公司要賺錢,員工必須付出心血和時間;要員工付出,公司就得給予相當的報酬。這是一個簡單的因果關係,所有在創業路上能夠走遠的老闆都會有這樣的認知:員工不再是公司賺錢的工具,取而代之的是公司的資產。該怎麼讓人才資產更有價值,讓人才資產為我創造更大的財富,就是聰明老闆該想的事。 在這樣的假設前提下,會有怎樣的情況是老闆無法做到理想的獎金制度發放呢?可能原因有很多,我就列出比較常見的幾種: 存貨積壓過多。為了壓低單位成本或滿足最小購買量,公司常會因為購買存貨導致現金流量不足; 案源、客戶不足,公司營運尚未達規模化狀態,故呈虧損狀態; 研發費用或生產成本過高; 員工目前產出與薪資對應不成正比; 沒有完整帳務,無法確認公司營業損益。 除了上述這些常見項目之外,當然還有很多原因導致業主難以制定完整的獎金制度,進而使公司的人事規劃制度遲遲無法改善,員工也對於現況多有不滿。業主總會希望員工能夠「共體時艱」,期待員工一起度過公司艱難的低潮期,但對於員工而言,所謂的共體時艱需要多久,多少的日子才能夠有個盼頭,或許獎金制度的完整訂定,會比期許員工體會老闆的艱難處來的簡單而有成效。 獎酬制度規劃案例分享 以下分享幾項不同產業的獎酬制度規劃過程及方向: A公司-專案服務業 主要收入來源為專案服務,業主的痛點是案源不夠多及組織不夠完整一人需分飾多角,且客製化專案需要事前調研和創新科技的系統工具輔助,這些都需要花費較多人事研發費用,但卻不一定有相對應的案源產生。所以在獎金制度的建立上,業主最在意的是要如何在公司可負荷的金流健康情況下,提升員工工作幸福程度,業主也可以降低離職率及新員工訓練成本。主要方法如下: 與員工及業主訪談了解公司的文化、價值觀及勞資認知差異等等。 產品成本結構計算,確認專案的定價應維持的毛利率。 公司固定及變動開支分析,確認公司損益兩平點及為維持公司營運的最低收入金額。 將接案獎金、完成專案獎金、訓練新員工獎金及員工留任獎金等項目納入獎酬規劃。 增加團體獎金及軟性互動制度,確保跨部門齊心。 B公司-人力服務業 此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為清潔人員外包,依服務時數計費;服務時數採儲值點數制,量大制價而有不同折扣。因為公司有不同困難程度的清潔服務及預收款的情況下,業主最大的困難點是擔心發獎金之後公司就不賺錢了。而我們輔導過程中,也發現公司因為帳務不完整,不容易判斷公司實際損益狀況。部分應認列為資產的項目都以費用方式列支,致使帳務看起來虧錢但其實是有大批的清潔設備及小工具,所以業主就認知公司「成本很高」,不像員工或客戶認知的賺很多錢。 我們透過訪談和財務分析,先與業主討論出所有的營運痛點,發現公司雖年營收超過千萬,業主仍身兼多職(行銷業務、員工訓練及財務人資),因為業主認為同事每個工作都還是做得不夠到位,且找不到能完整交付工作也對工作有同業主般熱誠的主管。執行財務分析後,我們更了解業主目前現金流與實際財務面差異,以及真實損益情形。透過產品(服務)別分析,將公司的服務一一拆分出個別毛利率,也針對員工工作項目逐項瞭解業主與員工分別對不同職位同事的職權期待,進而完成獎金制度的規劃假設。 經由與業主、員工的溝通,了解雙方需求跟認知差異,一步一步的協助業主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更加了解,並協助建立了公司獎酬制度。完成專案後,業主說「最大的收穫是在這過程裡,我更了解公司的經營成本,以及無須要求員工像我一樣奉獻於工作,只需要訂定好遊戲規則,讓員工用他們的方式達成我們共同想要的結果。我發現我以前太愛生氣,員工都不太想跟我溝通,現在只需要提點客服或分享清潔要領,便能讓員工覺得我是好老闆,主動跟我互動。」 由此可知,獎酬制度不只是在講發薪水這件事,而更多的是「用數據化方式把勞資對於工作內容的期待具體化描述」。這也是我非常喜歡做薪資結構設計的原因,感覺自己幫助了很多中小企業或新創公司逐步往規模化邁進! 直誠能夠提供的優勢 直誠,作為財務會計為基礎出發的顧問公司,能做到比人力顧問公司更多,特別是在公司財務及營運層面遇到的問題和挑戰,財務面可以探討成本結構、毛利分析及損益狀況來針對產品設計獎酬;營運面則可根據公司不同的產品銷售模式及業務現有制度作調整分析。 人力顧問公司在乎的勞基法等人事法令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對於「人」的細節,每個人想要的都很多,但不代表不能溝通,只要能一點一點的列出來不同立場的人想要的「權利及報酬」、想被「尊重」的個人貢獻、及願意做到的「義務」,也許就會有不同的解法。獎酬制度其實就只是數據的結論,但中間走的過程卻是人性的互動。 另外也想提醒的是,業主跟顧問兩者之前的想像一定有很多的不一樣,畢竟不同產業不同價值觀打造出來的公司細節都不同。所以也建議業主要多聊多分享自己的經營理念和態度,透過溝通細節,一步一步針對公司的狀態、目前員工薪酬架構、產品的成本毛利分析等等去討論出全新完整的獎酬制度,進而衍伸到產品成本結構需要如何被調整,最後才能夠進到整合(發放業主及員工理想的薪資)階段。而這些過程,直誠可以陪您一起走過。您也有您公司遇到的薪酬制定問題嗎?快與我們聯繫,一起甘苦談,談完一起笑著數錢!
-
財務預測分析2022-07-18經營侏羅紀世界有多難?做好財務預測竟可扭轉結局!最近上映的侏羅紀世界第三集,不知道大家是否都看過了?這三集裡面,我私心最喜歡的是第一集,既有致敬效果又是主題性強烈的一部電影,相較於後面相繼推出的續集們,只有第一集會讓人想反覆回味他的精彩。而身為會計人的我們,不免職業病得討論起了侏羅紀世界失敗的原因,真的僅僅是因為創造出了Indominus Rex帝王暴龍嗎? 侏羅紀世界失敗的原因? 故事內容有提到,當時創造這個帝王暴龍的背景,是起源於侏羅紀世界已經營運了五年,儘管門票收入頗豐,但源源不絕的研究發展經費需求,仍然對他們造成了負擔,他們從往年的經驗裡發現,只要推出新的恐龍,就會創造一波門票銷售高峰,突破以往營業收入新高,於是為了吸引投資人的目光,讓他們可以期待未來的收益而進行投資,他們需要創造更多牙齒、更兇猛嚇人的恐龍,來吸引遊客,營造新的一波門票銷售高峰。 從上述的情況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侏羅紀世界的管理高層,單方面的認定投資人想看到的就是更多牙齒,藉由新物種的開發推出,創造更多收益,卻沒有從成本、毛利面下去探討。 舉例來說,侏羅紀世界的收入來源,除了門票收入之外,或許還會有周邊商品、廣告代言收入,甚至是生物科技實驗相關等等的收入。儘管門票在整體收入裡可能是最大宗的,但其毛利,卻一定最低,因為門票收入需要負擔最多的研發及人力成本費用,但在電影裡,負責人卻希望以這樣高營收、低毛利的方式來吸引投資人?只要是稍微聰明一點的投資人,我相信應該都不會接受這麼沒有說服力的計畫吧! 財務預測能帶來什麼改善? 為什麼會想要藉由財務預測來說明侏羅紀世界的成敗?這邊先簡單的說明財務預測的用途,通常企業會執行財務預測的根本原因,大多主要是為了要進行募資,透過未來五年的財務計畫,對願意投資的投資人說明公司未來五年預計的收入及成本、費用落點。所有的收入及其對應的成本都會在這裡先被Challenge;例如門票收入及其對應的研發、人事成本,這些是否控制在一定的毛利;研究經費的耗用安排計畫及其對應的產品別,是否都經過鑑價及評估其合理性,如果企業在這份財務預測上花費一定程度的心思,並有足夠的資料舉證說明,不但可以掌握其公司未來五年的發展,投資人也可以透過該份財務預測,了解公司未來的企劃,並對其產生投資信心。 侏羅紀世界的管理高層,如果有精確的執行上述的財務預測計畫,那他們可能就能夠避免多年苦心經營的樂園毀於一旦,或許在財務預測的收入毛利分析期間,發現製造新物種恐龍是一項低,甚至負毛利的計畫,可能便不會有該項計畫的產生;或是在成本費用預算分配時期,就可以將雞蛋分不同的籃子放,避免將全數資金投入在研發未知物種,以上種種的前提可能下,或許就可以改變侏儸紀世界第二、三集的走向,在第一集避免樂園的崩毀。 又甚至他們能夠從其他高毛利的收入去營造侏羅紀世界的新巔峰,進而在第二、三有其他比恐龍逃出島上樂園更精彩刺激的走向,例如: 主力銷售周邊。(目前球賽、環球影城、迪士尼等的收入大項目來源。) 與生物醫學科技合作創立多角事業。 廣告代言與明星合作或是業配各種產品。 透過上述的方法,讓侏羅紀世界創造營收新高峰,超越迪士尼及環球影城也是指日可待的事啊!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之後會有更多以輕鬆有趣的角度,帶入財務概念的文章和大家分享。對於本次的內容想跟我們討論,或是有其他特別有興趣的主題,也歡迎隨時加入直誠官方line跟我們一起討論喔! 其他財務預測相關文章可以參考以下連結: 財務預測編列用途 財務預測編列重點 拿財務預測做為團隊溝通工具 三步驟帶你建立簡單財務預測
-
工商登記2024-02-15設立公司還是行號,需要注意的稅務問題 Part Ⅰ首先,我們先說明他們的相同點: a.皆有統一編號 b.可以開發票 c.可以幫員工投保勞健保 簡單差異分類 *依據營業稅法規定,營業人使用統一發票銷售額的標準為平均每月新臺幣20萬元。 營業額達新臺幣20萬元以上時,除了營業性質特殊的營業人外,國稅局都會核定其使用統一發票。 特別注意依照營業稅法的規定,若一年內有三次以上違章,就會被要求停業7到14天,最高可處分停業6個月。另外部分營業性質特殊之產業,例如美髮業雖然免開發票,但是僅限於剪髮、燙髮之勞務服務。若店面有販售洗髮精、護髮素等商品,每月營業額超過8萬元,還是需要開立統一發票的喔。 從上面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發現,公司與行號最大的稅率差異在於「營業稅」與「營所稅」: ● 1%,由國稅局每季核定開單,自行繳納,營所稅目前也是每年併入個人綜所稅自行繳納,無須單獨申報。但行號未來是否會課徵收營所稅?隨著政黨輪替與國家財務狀況皆有可能發生變化。 ● 5%的營業稅,每兩個月申報繳納,一般通常會外包給事務所協助記帳與申報。所以除了稅務上的考量上,還需要考慮到外包的記帳費用等等。 雖然小規模營業在稅務上好像可以節省不少開銷,但大多數的企業會需要統一發票報帳,所以小規模營業可能會因此喪失不少交易機會,在政府補助、銀行貸款等等,都是比較難申請的。 延伸閱讀—設立公司還是行號,需要注意的稅務問題 Part Ⅱ 相關影片—【#創業必知的N件事】 創業後這些稅都跟你有關?公司vs行號稅務差異比給你看 如您還有其他疑問,不要猶豫,來找直誠聊聊吧!直誠會提供您完整的諮詢及顧問服務,還可以幫您處理所有公司登記的作業,為您省下寶貴的時間!又或者您都知道自己要設立哪種公司了,不如就來填寫公司設立的表單,趕快設立公司吧。(設立請點我) 【點我了解更多直誠的工商登記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