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內外帳差異以符合投資人要求
當公司尋找投資人時,投資人進行盡職調查(DD)時發現公司存在兩套帳的情況。公司解釋外帳是為了有效節稅,而內帳反映了真實的經營利潤。投資人檢視內帳後,確認成本結構和淨利率符合其投資期望,因此要求公司合併兩套帳,以降低潛在的稅務風險並恢復正常的營運規範。這樣的情況下,公司應如何應對呢?
首先,讓我們來談談內外帳的背景與重要性。儘管台灣的法規要求使用單一帳戶系統,但企業有時會因內部管理需求或其他因素而設置內部管理帳簿(內帳)。
這些內帳可能因企業內部運營的特殊需求而有所不同,內外帳產生的原因可能來自以下(太多例子舉不完,我們就擷取三個跟大家分享):
內帳相當於管理報表:
企業主比較重視損益數而不適,也有自成體系的費用攤提方式,譬如公司車就是只要攤提三年,之後就會賣掉,在不知道三年後車況的情形下就直接把買入款分三年攤提折舊;但稅法上一台車不太可能只用三年,所以依據稅上規定用10年進行攤提。內外帳便造成差異。
部分成本費用無法取得合法憑證:
有些行業目前還是存有不開發票的違法行為,但習慣成自然的廠商自然而然就繼續不開發票。而公司雖然拿不到發票,但該產品是必要製程一環,且價格又漂亮,公司就可能冒險。所以內帳有這種沒取得發票等合法憑證的成本費用,但外帳就不能存在。
員工有法扣,要求不報薪資:
員工百百種,偏偏有一種是過往信用不好有法扣,但現在是公司重用的忠誠老手。員工為了不要償還之前的債務,要求公司不要為其投保勞健保。我們先不論公司在這種情形下需要承擔的其他風險,只專注在內外帳的差異上。內帳一定存在員工的薪資,但外帳就不會有。
除上述三個之外,當然還有更不合規的短漏開發票或是將私人消費憑證作為公司經營成本等等(但我們這篇不談合法性,只談內外帳差)。由此可知內帳主要用於管理決策和成本控制,而外帳則是向股東、投資人和監管機構展示公司的財務健康和績效。因此就算在台灣,也可能有多公司存在內外帳。
雖然公司免不了會有內外帳的差異,但一個想要擴大的公司,就不得不注意內外帳的落差,如果內外帳的落差很大,其實就代表這家公司有一些經營抉擇比較鋌而走險,不管這個鋌而走險到底是為了公司牟利,還是只是為了配合員工和廠商而產生的。
台灣公司投資台灣公司的趨勢
台灣近年來因為邊緣政治還有中美貿易戰,確實讓海外投資人對台灣投資卻步,最近這一年也有更明顯浮上檯面的意味。因此雅筑也注意到台灣公司直接併購/投資台灣公司的比例增加,強強聯手,讓公司可以談判的籌碼亦增加。在這種情境之下,台灣傳統內外帳的作法就會更面臨挑戰。因為都是台灣公司,彼此知道作內外帳的原因並且可以理解;但也因為清楚,便會要求被投資公司必須在投資之前完成帳務整併,將內外帳變成一套帳。
對於投資人而言,內外帳差顯示了企業的財務透明度和管理品質。當投資人發現這樣的差異時,他們可能會擔心公司的財務管理是否足夠嚴謹和誠實,進而影響其對公司未來發展潛力的信心和願意投入資金的意願。
所以雅筑今年增加的內外帳整併的案子比往年又再多了兩倍以上,這也代表內外帳的處理越來越不簡單,不是公司內部的會計人員就能解決,而要靠外部顧問綜合分析及各種處理方案比較之後才能做調帳的決定。
內外帳差需要盡早處理
為了避免內外帳差對公司形象和財務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公司應該採取積極措施來解決這些差異。最好不要持續累積並放任,等到有投資人要投資或併購的時候才一次性處理,避免在處理時,會衍生更多的查帳風險,或甚至讓投資人評估稅務風險時根本過不了關。
那要怎麼做呢?首先,公司要先建立帳務審核規範,讓員工養成習慣,如果沒有完整的憑證或主管簽核,就不能報帳;其次,公司須至少一年一次進行內外帳的勾稽調節,及時發現和修正錯誤。同時,公司應該考慮聘請經驗豐富的財務顧問或會計師團隊,協助處理複雜的會計問題,確保內外帳的帳差維持在合理且可控制範圍。
如果貴公司正面臨內外帳差的挑戰,我們樂意提供專業的顧問服務,協助貴公司確保帳務的健康和安全。我們的團隊擁有豐富的會計和財務管理經驗,能夠有效地幫助貴公司解決這些問題,使您能夠更有信心地面對投資人和其他利益相關者。
內外帳整合
兩套帳
內外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