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和BPM有什麼不同?公司企業管理的神隊友
當我和客戶討論到ERP或BPM時,經常聽到類似這樣的問題:「我們已經有入了ERP,為什麼還需要BPM呢?」,這個問題其實反映了很多公司在數位轉型過程中的困惑,ERP和BPM雖然看起來功能有所重疊,但兩者在企業中的角色與應用範圍各有強項,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兩個工具的應用範圍。
ERP:企業的核心管理工具
ERP可以想像成企業的大腦,將財務、銷售、採購、庫存管理等不同部位透過這顆大腦連結起來運作,讓企業的管理更為高效。比如說,有一次有客戶在聊天,他提到公司現在的訂單流程:「每次有訂單進來,我們要下採購,更新庫存,還要讓財務知道,這些都必須同步處理,但現在又用紙本作業,常常一個環節漏了,後面的流程就全卡住。」ERP 正是為了解決這種情境設計的。
ERP的強項在於數據的統整和資料的即時性,適合處理公司的大量資料,透過前期所有的設定,可以將所有資料轉換成各部門使用的工具。例如,當公司收到一個訂單後,ERP會協助開立發票、打出貨單、更新庫存,並最終反映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中。
但ERP在處理流程上的靈活性有限,尤其是在面對複雜的跨部門流程時,ERP更傾向於「資料處理」而非「流程管理」。這時,BPM就能補足ERP的不足,成為公司管理流程自動化和優化的重要工具。
BPM:企業的神經系統
相比於ERP,BPM更像是神經系統,負責讓公司的運轉更加靈活,之前也有客戶跟我討論他們的簽核流程,他苦笑說:「每次簽核都要等上好幾天,還不一定能完成,總是有人忘了簽或者搞錯附件,最後又被退回去重跑。」這時我就建議他考慮導入BPM系統。
BPM的強項在於它能夠提供靈活的簽核設計、流程自動化及跨部門協調,這些功能是ERP無法單獨實現的,除非花大價格去做客製化。例如,可以依照公司設定各種不同的單據在簽核時,應該簽呈到誰,或是金額多少要簽核到董事長等,可以依照公司不同的需求去做調整,也可以限制幾天內要簽核完畢,並留下紀錄。這樣可以避免人工提醒或少簽核到,進一步提升企業流程的透明度和效率。
且BPM通常都具備串接的彈性,不僅可以與ERP結合使用,還能整合CRM、SCM等其他系統,達到全方位的流程管理,讓企業能夠更靈活地應對市場的快速變化和內部業務的調整。
ERP和BPM的主要差異
雖然兩者看似功能互補,但在實際應用上還是有一些明顯的差異:
功能不同:ERP專注於資源的統一管理與數據的即時更新,主要處理「資料整合」的問題。BPM則更關注於流程設計與優化,管理「怎麼做才能更有效率」的問題。
彈性不同:大部分的ERP系統的流程是固定的,企業在導入時會根據業務需求進行設計,但一旦實施,修改的彈性較小。而BPM系統則相對靈活,能夠根據業務需求快速進行流程調整,適應企業的成長與變化。
自動化與流程透明度:ERP雖能自動處理事務,但缺乏跨部門的流程協調,例如不同部門內部的簽核流程,或是無法自動通知相關人員處理下一步驟。而BPM則提供了更細緻的流程自動化與實時功能,讓流程的每個環節都能被透明化和追蹤,並能自動通知相關人員何時處理下一步,減少錯誤與延誤。
價格差異:在大部分的ERP中系統都會限制同時使用人數,一旦超過一位就需要額外收費,而BPM擇不同,且ERP系統本身的費用也相較BPM來說高昂。
結論:ERP與BPM互補合作
總結來說,ERP和BPM各有所長,ERP負責企業資源的整合,而BPM則在流程優化與自動化上有重要作用。如果你正在考慮數位轉型,或者在內部管理上遇到瓶頸,不妨想一想:「我們的數據整合夠好嗎?流程管理是否足夠靈活?」在數位化轉型的時代,兩工具的相輔相成,是公司管理的神隊友。
想了解更多直誠Lumi ERP、BPM,歡迎加入直誠官方LINE(ID :@932coslc)帳號與顧問聊聊
相關文章
公司什麼時候該導入 ERP 系統?判斷四大關鍵階段
流程不完善?別急著導入ERP系統!
ERP
BPM
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