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商稅務稅局查稅怎麼解?網拍電商應對步驟若您已經看完<收到稅局查稅函文,您必備的應對方法>,而您屬於還沒有成立公司/行號的網拍電商業者且已經收到稅局公文的讀者,那這篇文章趕快開始看囉!而若您還沒有收到稅局函文,這篇文章可以先放著,先閱讀<稅局大查稅,網拍電商業者無處逃>及<電商網拍達到多少營業額需要成立公司行號?比個人稅金更省?>這兩篇文章,趕快幫自己開始想節稅計畫囉! 稅局透過網拍平台找到您 由於國稅局要求如果當月銷售貨物金額超過8萬元(銷售勞務者超過4萬元)就必須立即向國稅局辦理稅籍登記,而超過20萬元則需要開立發票繳納營業稅。所以國稅局藉由透過電商交易平台及電商金流串接服務平台(譬如蝦皮、PCHOME、SHOPELINE、91APP、CYBERBIZ、UBEREAT、FOODPANDA、綠界、藍新等等)的交易明細,就可以抓出每個月銷售金額超過20萬元者的網路賣家,如為個人,就先發函確認有沒有辦理稅籍登記,再透過被發函對象提供的訂單彙總核定營業稅額及罰鍰;而網路賣家如為商號或公司,則再透過商號或公司繳交的營業稅金額對照是否有短漏報收入情形,再發函予商號或公司,要求提供平台交易開立發票明細等等。 所以您如果收到類似下圖的稅局函文,就先想想看自己是不是有在電商交易平台或採用金流串接服務收錢,而網路銷售商品交易是否都有依規開立發票? 稅局之前比較常見是發函要求兩年在電商平台的交易資料,但這一年我們看到的都是要五年的資料了。甚至我有客戶是設立公司後自從開通電子發票自動串接開立後都有開立發票,但是成立開通電子發票服務之前還有七個月是零星交易沒有開發票,而稅局就是直接要求涵蓋這七個月的該年度交易資料,可見稅局掌握完整資料,才能直接抓那段期間,而對其他時段沒有要求。 如何準備稅局要求資料 如果是個人賣家,稅局通常會在函文說明中直接要求個人賣家須提供的資訊,包含1.時間區段;2.與哪個/些電商平台的合約書、請款單、收貨單、對帳單、貨物簽收紀錄及收付款證明;及3.在該電商平台的銷售紀錄(含帳號名稱、賣出品名、數量及金額);而4.商號/公司則因為已有稅籍登記,會額外要求提供與該電商平台或在該電商平台銷售予買家的進/銷項發票。而這些資料都是在抓平台及店家有沒有短漏開發票的紀錄。如果收款金額與銷售紀錄無法對應,那就代表可能有資料不全的問題。而如同上段所說,千萬不要覺得稅局不知道資料所以才來要,就把部分訂單資料刪掉。不誠實的行為一旦被稅局發現,罰則會更高喔! 依我過往配合稅局的經驗,先提交予該電商平台的合約書、銀行收付款紀錄(包含平台各月服務費及金流物流手續費等等)及電商平台的後台抓的銷售紀錄就好。如果已經有串接電子發票開立服務的,就提供相關證明給稅局,譬如合約;如果是用手寫開立發票的,就曾提供發票影本供稅局參考。如果沒有開立發票,那就直接跟稅局說明沒有開立發票,再把後台銷售紀錄提供給稅局。 以下先操作蝦皮平台如何下載稅局想要看到的報表,畢竟蝦皮是大宗。但有其他家的,就再找電商平台的客服問喔。 在蝦皮>賣家中心>財務管理下的【我的進帳】,並再次輸入登入密碼。 在進帳總覽畫面裡,往下滑一點,可以看到進帳詳情的區塊,如下圖,請點選「已撥款」,並選擇日期後,按下【匯出報表】。如下圖紅框處。 匯出報表之後,可以按下【匯出報表】右邊的三條線圖案,並按下【下載】,即會見到下圖。將下圖反黃處相加之後即為應開立發票的金額,將加總後的金額連同此表提供給國稅局承辦人員即可。 另外要提醒的是建議不要下載訂單管理>我的銷售>已完成的報表,如下圖。原因是因為如果一筆訂單有超過兩個品項,這張報表會出現相同訂單相同金額的兩筆,造成銷售金額重複計算的問題。 稅額及罰鍰如何計算 假設計算出的營業額是300萬,所以須繳納營業稅額300萬*5%/105% =142,857元。且稅局承辦人員可能會要求公司填寫說明書如下(若不會填寫可以再加我們官方line詢問),就等於公司自己承認有短漏報稅額情形,也同意被罰。所以除了營業稅額之外,公司還會另外再有罰鍰,稅局還會再依營業稅法第51條加罰漏稅額五倍以下的罰鍰,目前我們客戶遇到的比較常見的是罰0.5倍,也就是142,857元*0.5=7.1萬元。 當國稅局營業稅科處理完營業稅罰鍰結案後,這個案子就會進到營所稅科或綜所稅科,營所稅科或綜所稅科會再設算漏報營所稅/綜所稅的部分。如果賣家是屬於公司,而公司本身是虧損且使用查帳申報或會計師簽證,有可能計算後就免罰。但若公司是採用擴大書審或同業純益率方式申報,那就要補稅。如果賣家未能提示相關帳證供核,或所提示之相關帳簿登載不全,使國稅局無法勾稽其成本,依所得稅法施行細則第81條規定,將依照同業利潤標準核算認定。即是300萬*同業利潤標準淨利率(假設為8%)則為24萬淨利,24萬淨利*20%公司營所稅率為4.8萬。再依照所得稅法第110條加罰漏稅額三倍以下的罰鍰,以常見的1.2倍計算則是4.8萬元*1.2=5.76萬。 品牌經營交給品牌主,稅務及會計專業交給會計師吧 上述的描述希望夠清楚,能讓讀者安下心來好好面對過往漏報稅所要承擔的結果,如果有問題也歡迎與我們聯繫喔,祝您與稅局交手順利。 除了解決當下惱人的補罰稅問題外,也要思考未來的公司組織策略或稅務申報策略,建議您讀一讀<電商網拍達到多少營業額需要成立公司行號?比個人稅金更省?>這篇文章,選擇自己應該以什麼方式來營運及節稅。如果您還沒有合作過的會計師,或您的會計師對於您的新興產業及個人狀況不甚了解,您也可以試試看跟我們聯繫喔,合作就要找合tone調的,會計師是要賺錢不可或缺的夥伴,而會計師也需要一點時間才能更了解您及您的公司呢,趕快來認識我們,也給我們一個機會為您分憂吧!稅務 電商
-
電商稅務跨境銷售電商外銷注意事項跨境電商是指網路賣家透過電商平台或官網,銷售給不同國家的買家。比起傳統的外銷,必須要透過在當地有營運據點,熟知當地的文化、員工管理、稅法等等營運規則後才能開始經營,實在是方便許多。而過往也因為跨國交易的困難,產生了國際貿易商的角色,而國際貿易商/代理商因為熟知各國通路以及鋪貨文化便在銷售鏈中佔掉很大的一塊利潤。而現在因為電商盛行,就簡化了國際貿易商的功能,也讓品牌更有機會能夠出走海外,大幅降低跨國交易的成本以及困難程度。 您也在準備展開Amazon、eBay或Shopee的跨國賺錢之旅嗎?有關幾個稅務及成本考量,雅筑希望您能先知道,就能更有自信的在未來做出對公司更好的選擇! 要在國外成立子公司或營運據點嗎? 在跨國交易都還沒有明顯出現集中在某幾個國家的趨勢,或平均每個月某特定國家銷售額都沒有超過20萬的狀況下,建議先不用設立當地公司喔!因為公司要進到一個新的國家,低銷就是500萬台幣準備好要燒,包含人事、場地、試錯、管理成本等等,所以沒有一定的把握,建議都先走線上交易,不要怕讓電商平台賺通路費、金流服務費及物流服務費。 給您一個數據參考,一般品牌外銷時給代理商賺的代理費用約略就是建議售價的三到四成,如果代理商會幫營運行銷品牌,則代理費用可能會增至四至六成,視代理商的鋪通路能力以及市占率大小而有差異。所以若您使用電商平台銷售,而細算讓電商平台賺到的廣告費、手續費、金流物流服務費加總在三成左右,都是合理的成本結構。但若您發現電商平台相關成本超過三成,那可能就要考量是否建議售價部分要做調整,或是品牌推廣行銷費用需要連帶調整,以確保公司在跨國電商經營這塊有相對應的利潤空間。 客服需克服時差問題 我的跨境電商客戶跟我分享過最大的跨境服務課題居然是時差,我當時聽到非常訝異。原因是終端客戶想要從電商平台上買東西有可能就是靠著衝動或是貪快、方便,而跨境電商客服如果因為回應不及時,就很有可能被終端客戶出局,有時候六小時的時差真的就會讓客戶失去耐心。所以語言反倒不是最大的問題,客服回話的藝術當然也需要依照當地文化習慣而定,但是最麻煩的還是需要台灣客服輪班,才能在就算訂單量非常低時,就建立與終端客戶的信任關係,進而可以蒐集客戶的問題以及優化產品服務流程,還有盡快累積銷售數量。 有些業者為了確保產品前期順利銷售,甚至都是自己不睡覺在處理跨境客服,或是上鬧鐘起床查看有沒有留言需要回覆的情形。所以,時差的挑戰即使在電商世界裡也存在著。 Paypal協助您完成收付款 Paypal不能在台灣交易時使用,但如果是海外交易就是一個非常方便的收付機制。因為他就像一個錢包一樣可以收錢跟付錢,而且只需要電子郵件地址和密碼即可使用,也可以支應多幣別的功能。更不用擔心因為您不在海外,所以有收不到錢或是人要親跑銀行的困擾。Paypal也有API串接一些雲端ERP軟體的服務,可以將訂單、INVOICE和Paypal串接好,也能解決對帳和催款問題。而當您需要轉回台幣或美金使用時,也可以透過Paypal合作的玉山銀行進行提領,就把虛擬錢包轉為銀行存款使用囉。 當然這些方便都是要付交易手續費的,而依照是收款方、付款方以及第區別不同而會有不同的手續費差異,約莫是2-6%之間,提供給您參考。 稅務注意事項-海外當地 台灣為了獎勵賺外國錢,外銷產品或勞務都是免營業稅喔,但要注意的是台灣地區免營業稅,國外還是要看國外的規定。為了避免觸法,建議在進入一個國家之前,都還是要做做功課,找一個信得過的會計師幫忙做稅務申報。特別是像美國這個國家,因為每個州的營業稅計算方式不同,所以不能像台灣一樣就是5%加價或內含自行吸收,不然就會發現因為稅額計算不正確,或是沒有申報完全,稅額跟罰鍰就讓自己陷入經營困境,或甚至被政府懲罰禁止平台出貨或禁止平台付款給您,就會得不償失。 而現在類似Amazon的電商平台還可以自動幫計算營業稅(Sales Tax,銷售稅)直接向終端客戶收取,就比較不擔心少收了!這些電商平台真的是造福跨境電商! 稅務注意事項-台灣 雖然台灣外銷交易的營業稅是零稅率,但還是需要在申報營業稅時提交報關單及銀行水單等文件喔,所以相關的報關單及銀行水單內的資訊及金額,都必須正確及完整的交給您的會計師做稅務申報。為什麼一定要申報呢?因為公司可能有向廠商採購收取發票的進項稅額,但進項稅額如果沒有相對應的銷項稅額(公司開立發票時產生)可供抵減,就只能繼續留在稅局那,等到未來有銷項稅額時才能抵用,而這些錢可能就是看得到吃不到呀!所以如果外銷交易都有完整申報,就可以跟國稅局申請依外銷佔銷售額的比例申請進項稅額的退稅喔,是不是很值得好好報稅?拿回自已的權益! 而營業稅雖是零稅率,但是營所稅卻是要繳稅的喔!雅筑有些客戶就會問「不是都免稅」,所以我特別提出來讓讀者參考。營業稅零稅率跟免稅是不同的,而營業稅零稅率跟營所稅要不要繳也不一樣。總而言之,公司外銷當下不用繳納該交易產生的營業稅;而當年度如果有賺錢就需要繳納營所稅,不管到底營所稅是來自內銷還是外銷喔。 台灣的稅務相當複雜,真的建議跨境電商業者要好好坐下來跟會計師討論。雅筑印象中就曾經在交接前任會計師資料時,看過好多密封袋裝著的報關單或文件,而在詢問之下前任會計師說:「資料不完整,沒有申報」。我每次聽到都很扼腕,看著帳上一堆進項稅額拿不回來,都覺得如果客戶能好好跟會計師溝通,也好好整理資料,也許公司賺的錢更多哩!所以在我們家,我們都很重視客戶外銷或進口的單據,單據一旦不完整或跟銀行收付款資訊不一致,就會跟客戶開啟討論,雖然流程可能會花點時間,進口商可能也不會這麼配合,但是截至目前為止,都成功的幫客戶完整申報稅務,省下該省的稅金,這些真的是我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的瞬間! 如果您有配合的會計師,建議跟會計師討論看看依照自己目前的外銷商業模式,自己有沒有可能還有更多的稅金可以省下來;如果您還沒有合作過的會計師,或您的會計師對於您的新興產業及個人狀況不甚了解,您也可以是是看跟我們聯繫喔,合作就要找合tone調的,會計師是要賺錢不可或缺的夥伴,而會計師也需要一點時間才能更了解您及您的公司呢,趕快來認識我們,也給我們一個機會為您分憂吧!電商 出口 跨境電商
-
電商稅務電商商品定價策略,如何擺脫價格戰?網路上有則電商經營的江湖傳說是「別人貴時你便宜,別人便宜時你就要跑」,意思是說當有價差的時候就是商機,但大家價格都下降的時候,就要趕快跑了,不要進入價格戰的廝殺,這樣就能賺得到錢。但雅筑看起來就覺得這個邏輯不通,因為「別人貴時你便宜」不代表已經進入價格戰的前哨?而在雅筑工作遇到的狀況,往往都發現所謂的「我更便宜」,大多時候並不是真的因為供應商可以供貨便宜,而是因為自己的秘密武器「未照一般合規商業流程」進行,節省了規費、檢驗費、稅費等以及相關的時間差,先比同業提前開賣,而因逃漏稅或違法導致賺到一些價差。 有些網拍賣家知道自己是違法的,那還有機會評估自己什麼時候要調整;有些網拍賣家根本沒概念,直到收到稅局、環保署、食藥署等相關行政單位來函文後,才發現自己要補繳很大額的稅或罰鍰等等,就覺得自己得不償失,才開始想「難怪別人價格訂這麼高,原來不是太貪心……」;或開始思考收費真的要收高一點,不然賺的不但繳出去反倒虧,還要換來與政府單位溝通談判的時間壓力及判刑/緩刑的心理壓力。 這篇文章,雅筑想要跟大家聊的就是如何更明白您的商品,進而建立定價策略,也自我評估除了價格以外,自己還能有什麼優勢? 銷貨支出除了產品成本外還有什麼? 您有想過為什麼網路賣家在電商平台銷售產品價格比實體店更便宜嗎?但真的是這樣嗎?以下我們針對電商銷售和實體買賣店面的差異進行比較: 「無須實體店面租金及冷氣電費」使傳統實體店鋪的固定經營費用大幅下滑;而「無須顧店店員薪資」也使因為部分客戶稀疏時段,但還是需要花費顧店店員的固定經營費用降到最低。而上述這兩點,因為碰到這幾年的COVID疫情(使消費者不想實體與人接觸),更顯出電商的優勢。但是,有一好就沒有二好,雖然省下店面和店員成本,相對應的產生了「產品上架費用」以及「使用者體驗相關費用」,而這兩種費用因為不是傳統替代性高的人力,而是需要更懂使用者體驗及了解客戶喜好的行銷專業人士(因電商產業還在發展中,相關電商技能非人人都會),也有可能使整體銷售費用都較傳統店面為高。 也因為沒有實體店鋪的關係,會降低過路客經過而上門的情形,所以在網路世界看不到門牌的狀況下,各家網路賣家都必須要加碼更多費用在品牌經營及推廣上,先使TA(target audience,目標客戶族群)有機會看到;再進到透過有個性的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網紅)代言及KOC(Key Opinion Consumer,關鍵意見消費者、折扣代碼邀請者)的推薦,加深品牌的性格以及印象指數,讓客戶願意試著掏出錢來買;最後已消費的客戶則進到「客戶忠誠度計畫」,透過定期折扣碼、到貨邀請或小遊戲賺紅利等等綁住客戶的心,成為「鐵粉」,這個品牌營造流程,也較原本實體店面更花錢及時間,也就造成上面表格的「品牌推廣費用較高」。 因為無實體銷售,就不一定需要「代理商/貿易中間商的通路鋪貨」,所以只要夠了解自己的TA,知道TA的出沒處,就能夠跨地區限制地連結到他們,進而成立訂單。所以由上可知,省下傳統要給代理商的20-30%通路費用,但增加了上段說明的品牌推廣費用。而在我們客戶的實際數據中也可以發現品牌推廣費用從建議售價的20%-50%不等,也依照品牌階段有所不同(品牌前期要花的錢就更多)。 電商銷售由於沒有實際接觸,很容易讓沒有買過的客戶擔心「品質好不好」或是「會不會是假貨」,所以網路賣家對於「商譽」跟「客戶信任感」,會比實體可以摸得到東西的店家更為重視。而客戶因為自己對產品的想像,導致抱持著與實品不同的期待,導致收到商品時的不滿意度增加,而使退貨率提升,連帶的產品退貨、運費及客服處理成本都連帶增加,而這些都會使網路賣家的成本提升。 綜上所述,雅筑不僅不會直接下結論是「電商成本比較低」,更會想提醒還沒入行的電商賣家要增加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果不想進入電商的價格戰泥沼,那就要再確認自己的認知:「自己與其他的賣家有甚麼不同?」能建立品牌差異化嗎?能建立服務差異化嗎?如果都不行,那能不能拿到獨家代理商品?讓因為更懂得客戶的您有機會可以勝出一籌。如果也不行,那就真的只能在價格上有差異,就是誰便宜誰就勝! 同業比較的差異分析 談完電商支出除了產品成本外,就是砸廣告及做品牌營造。那盤點完這些支出後,會不會開始發現自己要在產品成本上墊高很多金額,才能拿來作定價?所以在這個子標題,雅筑想談點同業比較。 客戶常問我定價怎麼訂?在電商銷售領域我反倒會回問客戶「市場上的競爭對手有誰?」「我們的競爭優勢是什麼?」。為什麼會問這兩個問題?因為如果賣完全相同的產品,除非您是服務非常好且客戶買單的賣家(客戶買單,是指客戶願意因為您的服務好,而增加購買價格),不然就進入價格戰也不用再問定價怎麼訂。而如果是相似的產品,譬如都是賣音響,那自己認知的競爭對手就能反應出在同一市場的定位,譬如說對象是消費高端客戶還是大眾化商品;客戶追求時尚品質好還是CP值高的實用商品,那就會影響自己產品的售價以及可選用包材、物料、原材料的成本。而競爭優勢則是用來判斷到底這個產品路線是不是真的是搭配該電商賣家的本身資源,還是只是想像出來自己想要的做法但缺乏可行性。 通常在分析完競爭對手和競爭優勢後,我的客戶都還不需要我說,就能從競業對手的價格和自己的成本分析之後,幫自己訂出一個銷售價格區間。所以我有時候覺得,「能夠陪公子讀書」就是我的價值,我服侍的「公子」們對於自己選擇的產業的敏銳嗅覺都讓我嘖嘖稱奇,想像力和勇敢程度更是不用提;而財務面及產業面的大盤分析和提醒,就是身為財務幕僚的我該做好的工作啦,當供作決策使用的邏輯推演和資訊都齊備後,創業家們就能決定出自己想展演的舞台。如果發現還不能做決定怎麼辦?那就代表資訊還不夠充分呀,多找多問就有了!(陪公子讀書是個玩笑話,希望財務資訊讀起來不要太乏味,請讀者不要介意) 消費者對於品牌及產品的感受 除了透過同業比較,建立出較為立體的價格和成本區間,再來也需要知道消費者對於您的品牌及產品的感受。「消費者體驗」是電商銷售中非常重視的一環,意旨在消費者整體的消費旅程(包含使用產品及享受服務)中,與品牌互動體驗時的感覺和認識。您如何得知您的消費者對於您品牌和產品的感受呢?是透過猜測?還是實際問過?我跟我先生在「吵架」的時候常會在最後大笑說「喔原來你是這樣想的喔?我還以為……。」 有時候自己認知很熟悉的人的想法都很有可能跟「自己想出來的」南轅北轍,所以真的不要自以為了,實際找你的TA訪談,聽他說出所有的看法,一個一個記下來再和自己以為的去做對照,進而更理解自己的TA。並透過該TA的生活環境、文化、習慣認知的設定,來評估自己品牌跟產品是否真的能投其所好。所謂真的能投其所好,就是消費者願意給出品牌訂定的價格來買該產品。 當發現消費者願意購買的價格與網路賣家訂出的價格一致時,網路賣家不妨想一想是不是該價格有可以上漲的可能?包含透過組合包、加價購、下代產品等級調整等等的方式可以讓消費者更願意拿出更多的錢,直到賣家發現銷售量與價格的甜蜜點再停,當然這需要一點時間來測試和推估。 但若發現消費者不願意付出網路賣家訂定的價格,這時也不應該直接降價喔!因為網路賣家訂定的價格正常應是由內部成本加成及競爭對手比較等因素而來,如果隨便降價,雖然招來客戶,但有可能導致後續經營問題,畢竟金額調降之後就很難調回來了。所以還是得按部就班的回頭再思考自己的產品定位、TA設定、產品成本及競業分析,確定是哪個環節可以調整時,最後一起調整。 與你專屬的財務幕僚聊聊! 由於電商經營除了價格戰以外,真的各處都存在經營眉角,沒有想清楚之前真的不宜直接進行,不然就是自己很確定有個三千萬資本的試金石,那就在學習中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向和出路。 如果您對於任何電商營運有想法,但又不確定自己的方向,建議來找我們做財務預測吧!我們可以協助您模擬戰局,分析定價、成本和定位,找到您的資源及強項,並討論如何縮小弱點,以及利用商業結盟策略補強喔!就如同前面雅筑提到的,聊完,您就應該會知道要如何進展自己的電商事業了;如果發現聊完還不能做決定怎麼辦?那就代表資訊還不夠充分呀,多找多問就有了!與我們一起想出方案ABC吧!定價 電商 策略
-
財務預測分析經營侏羅紀世界有多難?做好財務預測竟可扭轉結局!最近上映的侏羅紀世界第三集,不知道大家是否都看過了?這三集裡面,我私心最喜歡的是第一集,既有致敬效果又是主題性強烈的一部電影,相較於後面相繼推出的續集們,只有第一集會讓人想反覆回味他的精彩。而身為會計人的我們,不免職業病得討論起了侏羅紀世界失敗的原因,真的僅僅是因為創造出了Indominus Rex帝王暴龍嗎? 侏羅紀世界失敗的原因? 故事內容有提到,當時創造這個帝王暴龍的背景,是起源於侏羅紀世界已經營運了五年,儘管門票收入頗豐,但源源不絕的研究發展經費需求,仍然對他們造成了負擔,他們從往年的經驗裡發現,只要推出新的恐龍,就會創造一波門票銷售高峰,突破以往營業收入新高,於是為了吸引投資人的目光,讓他們可以期待未來的收益而進行投資,他們需要創造更多牙齒、更兇猛嚇人的恐龍,來吸引遊客,營造新的一波門票銷售高峰。 從上述的情況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侏羅紀世界的管理高層,單方面的認定投資人想看到的就是更多牙齒,藉由新物種的開發推出,創造更多收益,卻沒有從成本、毛利面下去探討。 舉例來說,侏羅紀世界的收入來源,除了門票收入之外,或許還會有周邊商品、廣告代言收入,甚至是生物科技實驗相關等等的收入。儘管門票在整體收入裡可能是最大宗的,但其毛利,卻一定最低,因為門票收入需要負擔最多的研發及人力成本費用,但在電影裡,負責人卻希望以這樣高營收、低毛利的方式來吸引投資人?只要是稍微聰明一點的投資人,我相信應該都不會接受這麼沒有說服力的計畫吧! 財務預測能帶來什麼改善? 為什麼會想要藉由財務預測來說明侏羅紀世界的成敗?這邊先簡單的說明財務預測的用途,通常企業會執行財務預測的根本原因,大多主要是為了要進行募資,透過未來五年的財務計畫,對願意投資的投資人說明公司未來五年預計的收入及成本、費用落點。所有的收入及其對應的成本都會在這裡先被Challenge;例如門票收入及其對應的研發、人事成本,這些是否控制在一定的毛利;研究經費的耗用安排計畫及其對應的產品別,是否都經過鑑價及評估其合理性,如果企業在這份財務預測上花費一定程度的心思,並有足夠的資料舉證說明,不但可以掌握其公司未來五年的發展,投資人也可以透過該份財務預測,了解公司未來的企劃,並對其產生投資信心。 侏羅紀世界的管理高層,如果有精確的執行上述的財務預測計畫,那他們可能就能夠避免多年苦心經營的樂園毀於一旦,或許在財務預測的收入毛利分析期間,發現製造新物種恐龍是一項低,甚至負毛利的計畫,可能便不會有該項計畫的產生;或是在成本費用預算分配時期,就可以將雞蛋分不同的籃子放,避免將全數資金投入在研發未知物種,以上種種的前提可能下,或許就可以改變侏儸紀世界第二、三集的走向,在第一集避免樂園的崩毀。 又甚至他們能夠從其他高毛利的收入去營造侏羅紀世界的新巔峰,進而在第二、三有其他比恐龍逃出島上樂園更精彩刺激的走向,例如: 主力銷售周邊。(目前球賽、環球影城、迪士尼等的收入大項目來源。) 與生物醫學科技合作創立多角事業。 廣告代言與明星合作或是業配各種產品。 透過上述的方法,讓侏羅紀世界創造營收新高峰,超越迪士尼及環球影城也是指日可待的事啊!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之後會有更多以輕鬆有趣的角度,帶入財務概念的文章和大家分享。對於本次的內容想跟我們討論,或是有其他特別有興趣的主題,也歡迎隨時加入直誠官方line跟我們一起討論喔! 其他財務預測相關文章可以參考以下連結: 財務預測編列用途 財務預測編列重點 拿財務預測做為團隊溝通工具 三步驟帶你建立簡單財務預測財務預測
-
會計字典如何替公司節稅?營所稅申報方式好多種到底選哪種?講到稅不外乎想到的就是營業稅及營所稅,這次我們先來主要介紹營所稅,每年五月都要一次繳好多錢心很痛,然後九月還要再痛一次繳暫繳稅,雖然繳錢代表的是公司有賺錢,但是不是真的需要繳這麼多錢呢?或是有沒有辦法達到公司最大利益下,也達成節稅或是降低風險呢?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先來介紹營所稅的申報方式,不同申報方式也會對應不同的應納稅額及風險。 結算申報方式 結算申報方式共分為書審、查帳及簽證三大類,其中書審又細分為擴大書審、所得額及同業利潤標準三種,以下我們就逐一說明。 擴大書審 適用條件:公司全年營收淨額及非營業收入合計< 3,000萬,帳證完整,且帳列純益率低於每年公告之擴大書審純益率,並自願以擴大書審純益率計算所得申報。 課稅所得額:(全年營收淨額+非營業收入)x擴大書審純益率 所得額申報 適用條件:帳證完整,且帳載純益率低於所得額標準純益率,自願依所得額標準計算所得後申報。 課稅所得額:(全年營收淨額x所得額標準)+非營業收入-非營業損失 同業利潤標準 適用條件:帳證無法提示,但自願依頒布之同業利潤標準計算所得申報納稅,幾乎無補稅風險,除非稅局掌握漏報收入之證據。 課稅所得額:(全年營收淨額x同業利潤標準)+非營業收入-非營業損失 上述三種都是屬於書審範疇,從條件來看可以發現一件事情,公司都是帳載純益率低於公告標準,但願意用公告稅率來納稅,代表涵義其實就是我願意多繳錢,你不要來找我麻煩XD,不要來查帳,有點像是我花錢省去後續稅務問題,但要注意的是稅局還是可以來調帳,如果有被掌握把柄的話,還是會有可能被找上門的。 查帳申報 看到查帳兩個字就知道這是被查核機率較高的案件,代表公司是使用公司會計年度內發生之收入減成本、費用及損失後之金額作為損益總額,並以此數申報納稅,也就是我賺多少繳多少,虧了就不繳錢。 會計師簽證 顧名思義,是由會計師來代替國稅局查帳後進行申報,即公司年度結算報表委託會計師查核後,會計師依法調整後簽證申報,並將查核報告書送交國稅局,因為有經過會計師查核,當然稅局也會比較信任申報情形,除優惠措施外(例如虧損扣抵),也會降低其抽查機率,對公司來說也會比較安心,但也需要額外負擔會計師簽證費用。 前面提到的不管哪種申報方式,都有可能會被調帳,只是機率高低的差異。下表統整了三種申報方式的優缺點,公司可以依據帳證齊不齊全 ,或是例如今年度只是因為疫情虧損,但以後都會賺錢,那就可以選擇會計師簽證,讓今年虧損的錢未來可以扣抵少繳稅。 通常我們的經驗若公司是交給外部記帳事務所記帳,較常會採用書審方式申報,因為稅務風險較低,但若公司記的是一套帳,則可以依據公司實際盈虧情形選擇使用查帳申報,不用多繳稅也不怕查,至於一套帳及內外帳可以參考我們一系列的文章,有探討到內外帳還是一套帳的選擇。 綜合上述,公司不管是財務或是老闆多了解一點,就可以依據當年度的情形選擇不同的申報方式來替公司節省稅負,或是降低風險。 下次我們來說營業稅還有一些實務上可以注意的眉角,可以幫公司節稅,同時也讓帳證合乎法規~如果對於本次內容有想討論的,歡迎加入官方line跟我們討論唷!!稅務 營所稅 節稅
-
電商稅務稅局大查稅,網拍電商業者無處逃稅局透過金流調查網拍業者所得 由於最近媒體報導稅局大幅度針對網路交易(網拍業者、透過電商平台販賣)進行調查,將應該要納營業稅營所稅卻未動作之業者祭出懲罰追稅,故國稅局也趕快澄清。但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光看稅局說明的條文就知道網拍和電商品牌業者還是要小心為妙,因為查核重點對象是【全年存入金額累積達240萬元,且其間有3個單月存入筆數達200筆】,也就是說依照小規模營業人判斷標準,一個月達20萬銷售金額以上就是要開發票的底線了,而全年240萬就約當1個月20萬呀,如果銀行或大特店、次特店(網路交易平台)交出各賣家的金流紀錄,很有可能就會直接被匡列成國稅局調查的對象。 國稅局再從這名單中逐一發函給賣家要求提示賣家與該網路交易平台的交易合約、各筆交易訂單、各筆交易開立發票、及收款銀行紀錄等等的資訊進行比對,很快就會算出是否有漏報銷售額,需課營業稅的狀況。假設各筆交易訂單金額加總為一年1,000萬,那就代表營業稅5%是50萬元。而正常帳務記載下因為進貨可以申報的進項稅額在這種狀況下也極有可能不能使用,譬如公司未成立就沒有統編給進貨廠商開發票,又或者是沒有報關就進台灣所以當初進口時根本沒被海關代課營業稅,所以都不在合法範圍內可以抵扣營業稅。除了50萬元以外,稅局還會再依營業稅法第51條加罰漏稅額五倍以下的罰鍰,目前我們客戶遇到的比較常見的是罰0.5倍,也就是50萬元*0.5=25萬元。 到這邊您以為結束了嗎?當然還沒有!當國稅局營業稅科處理完營業稅後,就會進到營所稅科,營所稅科會再設算漏報營所稅的部分。如果賣家未能提示相關帳證供核,或所提示之相關帳簿登載不全,使國稅局無法勾稽其成本,依所得稅法施行細則第81條規定,將依照同業利潤標準核算認定。即是1,000萬*同業利潤標準淨利率(假設為8%)則為80萬淨利,80萬淨利*20%公司營所稅率為16萬。再依照所得稅法第110條加罰漏稅額三倍以下的罰鍰,以常見的1.2倍計算則是16萬元*1.2=19.2萬。 所以賣家總共要被課的稅就是50萬+25萬+16萬+19.2萬=110.2萬,而若為個人賣家,所得需併入綜所稅計算,也有可能使當年的綜所稅稅率計距增加,產生加乘效果,而繳交更高的稅,不得不更加小心。 看到這裡,雅筑給大家三個提醒。 1.若您屬於尚未設立公司/行號的個人賣家,請盡快設立公司/行號,以免被稅局盯上囉。 2.若您是已設立行號的賣家,但您全年度所得(個人其他所得加上營利所得等等)超過150萬元,建議您盡速成立公司節稅。 3.若您是已設立公司的賣家,就請確定網拍平台上都有開立發票。 若是上述1&2的讀者們,可以來看看這篇文章<<電商網拍達到多少營業額需要成立公司行號?比個人稅金更省?>>了解更多。 另外,若您覺得您有「明明沒賺錢卻要繳稅」的疑慮,歡迎來找直誠聊聊,我們能實際剖析您的公司產品毛利狀況,並提供公司財務健檢整帳服務,讓您更理解您的財務表現與想像中的差異。 <<以下為2022/6/27更新的高頻交易調查作業規範供參考>> 財政部令 中華民國111年6月27日台財稅字第11100579090號 訂定「金融機構提供稅捐稽徵機關個人金融帳戶高頻交易資料作業規範」,並自即日生效。 附「金融機構提供稅捐稽徵機關個人金融帳戶高頻交易資料作業規範」 部 長 蘇建榮 金融機構提供稅捐稽徵機關個人金融帳戶高頻交易資料作業規範 一、為明確規範金融機構依稅捐稽徵法第三十條規定提供稅捐稽徵機關個人金融帳戶高頻交易資料之範圍及作業程序,特訂定本作業規範。 二、本作業規範用詞,定義如下: (一)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信用合作社、農會信用部、漁會信用部、全國農業金庫及辦理儲金匯兌之郵政機構。 (二)高頻交易:指同一個人同一金融帳戶,除下列非銷售性質交易項目外,於同一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存轉匯入金額累積達新臺幣二百四十萬元且該年度有任四個月份存轉匯入筆數每月達二百筆者: 1、經由台灣票據交換所媒體交換自動轉帳業務之代付交易。但不包括交易項目為零星轉帳、貨款、銀行轉帳及其他之代付交易。 2、金融機構運用內部系統自動作業得辨識之下列存轉匯入交易: (1)政府機關撥付之補助款、徵收款、紓困金及法院判決定讞款、退回款。 (2)信用貸款、保險給付、信託款項、投資金融商品及有價證券款項。 (3)利息收入、定期存款、外匯結匯與退匯、旅行支票兌付款及銀行簽發本行支票之回存。 (4)繼承款項。 (5)公益團體補助款項。 (6)薪資、津貼、福利金、獎助學金及各種競技、競賽、機會中獎之獎金。 (7)政治獻金及全國性公民投票經費募集款項。 (8)公寓大廈住戶管理費。 (9)各類溢繳退款。 (10)同一人金融帳戶間轉匯款項。 三、金融機構就同一個人同一金融帳戶之高頻交易,應提供稅捐稽徵機關確認金融帳戶身分程序之資料(以下簡稱身分資料)包括: (一)姓名。 (二)身分證明文件種類及號碼。 (三)金融帳戶開戶日期。 四、金融機構就同一個人同一金融帳戶之高頻交易,應提供稅捐稽徵機關該等金融帳戶必要交易紀錄(以下簡稱交易紀錄)包括: (一)金融機構代號及帳號。 (二)存轉匯入金額及時間。 五、金融機構應依稅捐稽徵機關提供之媒體檔案格式及遞送方式,於每年三月底以前,將前一年度之前二點所定身分資料及交易紀錄送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首次應於一百十二年三月三十一日以前提供。 六、稅捐稽徵機關處理依本作業規範所取得之資料,應訂定內部作業程序及內部控制管理機制,以確保資料安全。 七、本作業規範如有未盡事宜,應依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以下為2021年度財政部發布的新聞稿供參考>> 財政部援例蒐集網路交易金流課稅資料並無大查稅之說明 今(24)日媒體報導「大查稅!網路交易無處逃『高頻存入』銀行帳號全都查」,因與實際情形有出入,為避免民眾誤解,財政部特予說明。 財政部表示,為掌握稅源,遏止逃漏,國稅局均會依法利用跨域資料庫或大數據進行課稅資料之蒐集。目前金融機構已依稅捐稽徵法規定,就調查課稅事實所必要且符合比例原則之一定條件信用卡金流資料定期提供國稅局查核運用;電子支付機構亦將依循上開原則,依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規定定期提供特定條件賣方收款金流資料供核,屬例行性課稅資料蒐集作業,國稅局對課稅資料蒐集範圍均滾動檢討適時調整,期發揮查核效益,以維護租稅公平。 財政部說明,該部蒐集上開銀行帳戶金流資料供國稅局查核運用,與國際上FATCA、CRS稅務資訊透明理念一致,且與信用卡、電子支付資料衡平待遇,經提報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討論通過,並與該會、銀行公會及金融機構討論篩選條件,為確保規劃方案具體可行,爰該部110年6月30日函銀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徵詢由金融機構定期提供高頻存入且達一定金額門檻之個人金融帳戶之可行性,例如:全年存入金額累積達240萬元且其間有3個單月存入筆數達200筆(=營業人使用統一發票平均每月銷售額標準20萬元÷平均每次消費金額約1,000元);尚非廣泛性、非特定性蒐集全部交易資料,符合比例原則。 該部進一步說明,國稅局並非就所蒐集的金流資料全面查核,會先將該蒐集資料與申報資料比對分析,如有異常比率偏高且涉嫌逃漏稅始進行調查,符合課稅所需之必要性、比例原則及個人資料保護法第15條第1款有關公務機關執行法定職務必要範圍內之規定。 新聞稿聯絡人:何科長秋揚 聯絡電話: 02-23228146 <<以下為蘋果日報發布的文章供參考>> 獨家|大查稅!網路交易無處逃 「高頻存入」銀行帳號全都查 為防堵網路賣家透過「個人銀行帳戶」收取交易貨款、進而逃漏稅,財政部要銀行大查帳。 財政部要求金融機構須把符合「高頻存入且達一定金額」條件的民眾個人帳戶資料、定期上繳財政部,此舉引發金融圈譁然,衝擊範圍包括網路賣家、個人實體戶等。 這「高頻存入且達一定金額門檻」是指:民眾個人帳戶全年存入金額累計達240萬元、且期間有任3個月存入筆數達200筆者,各銀行得在每年3月底前提供前一年度該帳戶存(匯)入明細資料給財政部資料中心。 二是,財政部也要求收單機構(發卡銀行)得增加提供「次特約商店」(實際賣方)的統一編號給國稅局,例如民眾透過第三方支付業者(如GOMAJI)、及電子支付機構(如街口)刷卡網購,這些代理賣方收付實質交易款項的資訊也得提供。 業者認為,此舉會讓網拍賣家、或是一些實體個人戶,採取1.增開多個銀行帳戶,請買家交付貨款時,分散到多家銀行帳戶存入,以規避查稅,或是2.透過電子支付機構的儲值帳戶,如透過line pay money做收付,也可規避被上繳資料。 財政部日前發函給銀行公會,希望銀行公會可轉知各銀行支持協助這2大方案。 銀行公會上周發函給各銀行,要求各銀行就銀行實務面、法律面及資訊面3大問題,提出建議。 一家民營銀行主管私下質疑,財政部為抓網路交易逃漏稅,卻祭出這種要銀行「無差別」提供國人存(匯)入資訊給財政部,是否恰當?是否有侵害人民財產隱私嫌疑?一些個人實體戶、甚或是當沖客可能就會被歸為「高頻存入」、而被銀行上繳資料,如同大查帳行為恐引爭議。 例如澎湖個人自行捕魚、銷售漁獲給認識的好友,光出海一趟、就賣了上百筆漁獲,好友也是匯款到捕魚人個人銀行帳戶內,這類「高頻存入」行為,也可能會被盯上。 該銀行主管說,財政部要從金流抓逃漏稅可以理解,但應該是有逃漏稅「嫌疑個案」後,再跟銀行調資料,而不是由各銀行全面提供資料、國稅局再去看是否有逃漏稅「這抓漏方式上,完全不符比例原則」。 目前國稅局查網路交易課稅,主要是透過蒐集信用卡刷卡、及電子支付機構等金流資料。 但國稅局指出,有些買家是以銀行帳戶匯款者,這類交易就無法取得金流資料,導致國稅局很難查緝。 例如有些網路賣家是透過網路平台、臉書(FB)私訊、LINE等通路軟體與買家聯繫,再以賣家個人銀行帳戶收取交易貨款,這類買賣交易就很難被發掘。 因此財政部日前發函給銀行公會,提出依《稅捐稽徵法》第30條規定可行使調查權、《個資法》第15條蒐集目的具正當合理關聯、及《銀行法》48條在法律另有規定下,客戶資料不受保密限制等這3大法規下,要求各銀行定期提供「高頻存入且達一定金額」者的個人帳戶明細資料給財政部資訊中心。 財政部強調,這些資料是為了正確核課網路交易的稅捐,是在稽徵機關執行法定職務的必要範圍內所蒐集,「沒有廣泛性」、「也沒有特定性」的蒐集全部資料,更符合比例原則。 財政部也解釋,個人金融帳戶全年(指1月1日到12月31日止)存入金額累計達240萬元且其間有3個單月存入筆數達200筆,主要是依營業人使用統一發票平均每月銷售額標準20萬元並參考聯卡中心案例分析,每次消費金額1000元所估算。 財政部表示,這是考量一般營業交易具有經常性、或持續性,民眾刷卡網購平均消費金額及核定營業人使用統一發票銷售額標準等3大因素,才擬定上述標準。 依財政部規定,個人透過網路賣物品、或勞務,只要當月銷售貨物達8萬元、銷售勞務4萬元,應即向國稅局申請稅籍登記並繳營業稅;若每月銷售額未達20萬元、得按季繳銷售額1%營業稅;超過20萬元者得開發票且得申報營業稅。 拍賣電商業者對此表示,事實上在平台上開店的小店家都已經過開店條件的審核才准予開店,營業額若達繳稅標準都會如實課稅,因此不會受到新政策的影響。會有衝擊的可能是在社群媒體中的網購社團、LINE群組中私密販售物品等個人賣家,這些交易物品可說是五花八門,其中又以寶石、珍稀活體動植物等單價較高,單筆交易金額可能從數萬元到上百萬元都有,買賣雙方多以私訊交易居多,避免被政府課稅。 不過,即使政府推行新政策加強清查帳戶,這些買家也有因應方式,包括採取高單價以面交、現金交易為主,或申請多家銀行帳戶分散交易筆數和金額因應。(廖珮君/台北報導) 如果有任何進一步的疑問歡迎隨時聯繫我們。公司設立 稅務 電商
-
經營之道明明賣了很多東西?我的錢去哪了?銷售循環控制點及弊病上次我們提到了採購常見錯誤是屬於公司花錢的方面,這次我們來講銷售循環常見的控制點,也就是公司賺錢的方面,透過下列這些控制點來讓公司辛苦賺來的錢不會消失!以下我們先簡單介紹甚麼是銷售循環,再來會提到重要的控制點及常見的弊病。 銷售循環 先來說甚麼是銷售循環,銷售循環就是指從客人(廠商)提出購買開始,建立訂單、出貨、開發票、收款到帳務處理等等的流程,簡單來說就是把貨物轉換成現金的這段過程。 授信管制 授信管制聽起來很高大上,但本質就是針對購買的廠商做授信控管,授信可以把他想成我們信用卡的額度,信用卡公司在決定我們能有多少額度時,也會要我們提供薪資等確定我們的還款能力,所以相對公司在做廠商的授信控管時也需要謹慎地去考慮,例如付款條件、客戶評等、授信額度等,透過這些方式來降低公司收不回款項的風險。 A. 付款條件:例如針對第一次下單的廠商,可以先從貨前T/T的方式,也就是先付款後出貨,等到長期配合後,在考慮是否使用月結方式結帳。 B. 客戶評等:通常我們會先針對客戶去做評等分級,例如客戶是否正直經營、客戶償付貨款的能力、財務狀況是否健康、有沒有提供擔保品、未來的經濟趨勢是不是對客戶有利,也可以透過取得公司的財務報表來評估客戶的能力。 C. 授信額度:授信額度則會以付款條件及客戶評等綜合考量後決定。例如公司內規定客戶評等A級,給予付款條件最多可以給到月結60天,授信額度則給500萬。今天C公司取得了客戶評等A級,所以他可以享有月結60天的付款條件及500萬的授信額度,他這個月已經叫了300萬的貨,次月又在叫了300萬的貨,此時他已經總共叫了600萬的貨物,且也還沒收回任何款項,總金額已經達600萬超過授信額度,則此時公司就不應該多出超過得100萬貨物給此公司,避免收不回款項。 授信控管應該是對於公司最重要的一部分,給予客戶越高的授信額度越能吸引客戶,但相對的對於公司的金流控管還有風險相對提高,公司可以定時針對異常給予的信用額度超過公司訂定政策的部分做查核。 收取回扣 上次我們有提到採購可以收取回扣,當然也代表我們的業務也可以收取回扣,因為公司通常都會給予業務在產品上有部分價格的決定權,刻意報低價格讓公司損失。可針對異常給予過低報價查核外,最好可以建立公司檢舉制度喝止舞弊,同時讓全體員工了解公司風氣是誠信經營的文化。 收款異常問題 現在大部分款項都是通過匯款及寄送支票,但有時候還是會發生公司資產被挪用的情況,例如客戶積欠款項,由業務親自去收款取支票,又或者是今天公司是透過司機去收款,但若是收到款項沒繳回公司,則可能導致公司資金被挪用了。若是今天採對帳方式結帳則可透過檢視應收帳款帳齡異常部分,是否有早就開收回之款項但遲未收回,抽查相關紀錄。 這次分享的內容可能比較深,可能需要多一點時間來消化,如果對於此文的內容有相關問題歡迎加line一起討論~ 如果有想了解的內容也可以透過line跟我們討論唷! 相關文章<採購健檢常見三大問題!ERP 導入實戰經驗談>銷售循環 流程優化
-
課程分享7月【線上講座】給創業家的財報快譯通《從3C產業大神財報,一探究竟產業動向!》⭐課程簡介 2019年以來,半導體缺貨潮席捲全球,3C用品供不應求,產量急遽下滑,致使各大廠紛紛祭出應對措施,時至2022年,期間伴隨疫情及原物料上漲等影響,這些大廠的應對措施是否真正落地發酵,迎來正向結果?整體產業供應鏈又因此產生什麼樣的變動與挑戰呢?如何從困境突圍而出,搶佔產業先機? 一起來聽聽長年於業界打滾,對產業深具敏銳度的資深顧問怎麼說,帶大家從財務視角切入,層層解析3C產業大神財報中的策略足跡,給你有憑有據的營運觀點,一探究竟產業動向! ⭐適合族群 (1)對產業動向、理解財務與營運關聯有興趣的同好 (2)想看懂自家及產業財報的創業家 (3)懂行銷、懂業務但還在摸索財務的主管大大 ⭐特色 (1)線上真人互動課程 (2)堅持小組教學,提高個人實作收穫 (3)各種產業都受用的實戰經驗談 ⭐手刀報名去: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206150734291213310369創業 講座 財報
-
經營之道現金為王-公司賺錢也要注意的黑字倒閉黑字倒閉定義 查了國語辭典,對於黑字倒閉的定義是「一向經營正常、生意興隆的廠商,因受臨時性的金融風暴或其他特殊外在因素拖累,導致現金周轉不靈而倒閉。與營運不佳,賠累虧損,終至倒閉的「赤字倒閉」有別。」 損益表用excel做出來的版本上,通常負數會用紅色表達,用以區別正數的黑色。而在損益表最下方的「稅後淨利」如果是紅色,代表公司產生虧損,所以公司本身就容易關注公司財務健全,反而不會引起突然倒閉危險;但黑字代表公司是有盈餘的,但若公司只有注意到有賺錢,卻沒有確定賺的錢有沒有真的賺到,也就是有沒有收進口袋,就會造成突然性的周轉不靈,以至於倒閉的經營危機。 無論是哪家公司,若有資金做為後盾,就能勇敢地進行經營決策。才不會因為銀彈補給不足時,造成原本預計的計畫無法繼續。所以在公司經營上,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 ️⭐️收錢快付錢慢; ⭐️借款償還時程; ⭐️資金水位須超過三個月至六個月的公司總固定開銷。 收錢快付錢慢 收錢表示向客戶收回應收帳款;付錢則是對廠商付出應付帳款。所以應收帳款收得快,除了手上現金充足外,更可第一時間知道客戶驗收狀況及避免倒帳問題;而付錢部分則是相反,付錢付得快雖可讓自己不忘記還有什麼沒付的,但付得慢一點,則可以更活用手上現金投入到更重要的地方。 如果用借款利息來做資金成本概念想像,借錢時代表每天都有利息產生,如果晚一個月付款但提早一個月收款,中間就有兩個月的時間差,假設有100萬貨款,再用借款利率5%計算,就約當省下8,333的利息錢。 舉例來說,商業往來上我們可能跟客戶談定的收款條件是60天,但會給予願意於交易10天內就付款的客戶現金折扣3%,這除了是擔心可能的呆帳收回比較困難之外,也是因為資金存在時間成本。如果有客戶在雙方談判,價格壓不下來的時候主張「好啦好啦,我不跟你講價錢了。雙方退讓一步,我三個月後再付你錢(對比原先的兩個月)。」這時候公司不能直接答應,而是需要考量兩個點:(1)換算的資金成本為多少?(2)這是新客戶還是舊客戶? 沒有過往的交易信用紀錄,建議收款期還是越早越好,千萬不要因小失大!最好的新客戶收款策略就是「預收」,等到時間長了雙方累積信任,再放長收款時限。公司若能妥善運用「收錢快付錢慢」間的時間差,很可能可以避免黑字倒閉的窘境。 借款償還時程 借款如果是短期週轉,那就還容易記得;但若是較長時間的借款,加上部分銀行借款又有寬限期概念,在前面一年只需要還利息,可能時間到了要分期攤還本金時,就因為沒有注意到,而沒有準備好足夠金額償還。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公司每年花很多時間在跟不同銀行交涉,一開始跟A銀行借錢做資金周轉,但是該還錢時又沒有足夠資金可以償還,遂向B銀行借款還A銀行,再向C銀行借款還B銀行,無時無刻都在準備銀行備審資料,還沒借到錢時都提心吊膽睡不著覺,借款額度下來就鬆一口氣,但又要再進入準備另外一個銀行借款到期的循環。當公司花了財務人力在做上述這個借款週期時,也連帶讓這位財務無法為公司產生其他價值,而變成「借款固定成本」(為了借款必須聘用的人力,所以不只是利息成本需要考量)的概念;若小公司甚至沒有專職財務,那花這些時間的可就是負責人本人,影響可就更大了! 資金水位須超過三個月至六個月的公司總固定開銷 您算過公司每月固定總開銷嗎?若用這個開銷數字乘上「負責人性格、對於公司營運的信心程度換算的月份」則得到公司必須要留存的資金水位。若負責人屬於較積極不怕突發狀況的人格特質,那也許三個月的資金綽綽有餘了;但若是公司收入容易受大環境變動影響,抑或是公司是專案性質,可能有時單大有時無單,那就可能要準備更長時間的資金準備。 這個固定開銷就不包含公司的備貨成本,僅包含人事成本及房租等每月必要開支,原因是如果公司突然沒有錢,可以試著賣庫存品,而不一定需要靠進貨花錢才能獲利;但員工、房東等人則是就算拖也拖不過三個月的必要給付對象。 我會建議讀者要開始學習編公司的「資金預測表」,內容包含公司預估未來數月的收款及付款情形(這裡指的是收款及付款,而非收入及費用),用以確認自己掌握公司資金變動狀況。若是資金掌握程度不佳,則可以從收款快付款慢,或是考慮大筆費用預算裁減等方式提前因應,幫助自己度過公司低潮寒冬。萬不得等沒錢支付了再來想辦法。 我過往擔任財務長的經驗是,因為很多公司的業務不見得很重視收款速度,所以如果公司能夠教育業務快速收款,且讓採購每次在談付款條件時都往後談,大多時候都會成功,其實是個不難做到的經營密技喔! 您會編「資金預測表」嗎?若有遇到實際狀況不會解,或存有對本篇文章的疑問,也可以加line聯繫我們,進一步諮詢及建議!創業 財務預測 經營
-
經營之道獎酬激勵經驗分享-老闆該給員工多少薪資?什麼是獎金(酬)制度? 對於員工來說,獎金顧名思義就是Bonus,是除卻底薪外,基於表現良好或業績達標所能獲得的額外薪資來源,使其更願意付出時間跟精神以達成工作目標。也因如此,對於雇主來說,獎金制度可以作為一個激勵員工的工具,使員工更為積極,讓公司的目標不僅僅是老闆一個人的目標,而是全體同仁的目標。 我們常常說能者多勞,但是若是沒有對應的獎金制度,能者會願意多勞嗎?獎金制度便是一個可以完善這件事情的工具。不但讓能者願意多勞,而多勞者或許因為激勵制度完善,及本身因此得到公司肯定的狀況下,因為經驗的累積而成為能者。 業主跟員工的角度差異 在我過往的顧問經驗中,儘管獎酬制度對於老闆及員工都有正面的效果,但是有趣的是,我發現員工和老闆對於獎酬制度的認知,存在不同角度上的差異,也跟大家做一分享。 對於員工而言:獎酬制度偏向於「我能獲得什麼?」「我做了多少能拿到多少?」「工作量跟薪酬的比例是否成正比」「這份獎金是否值得我付出這麼多努力去得到?」對於老闆而言,角度往往更加的全面,除了將不同同事的工作狀況逐一比較,釐清何者對於公司而言係較為重要的價值觀念和成果輸出,還要將公司所有固定支出及變動成本逐一列示,以確保公司計算變動薪資時不至於使公司產生可能的虧損。 我們也常建議業主的獎酬制度要區分成底薪和變動薪資,底薪是公司對於員工的最低期待,工作項目應達成哪些內容都要先想好。而變動薪資則是獎金的部分,可依照不同的員工貢獻度、專案及接案利潤等等來產生階梯式的獎金計算制度。如果是採取階梯式累增獎金的計算方式,建議公司一開始設定的獎金抽成比例較低,才會有逐步往上的空間。但也要小心若起初開出的抽成比例太低,員工可能會覺得與工作辛勞程度不成正比,也可能失去公司欲達成的激勵效果。 若公司目前整體虧損,又想激勵員工,訂定獎金制度的標準應該如何設立?每個不同產品線或服務類型可能因為成本計算方式不同,也都需要不同的獎金規則,在制定的過程裡,要如何符合公司的損益規劃,又要達成激勵員工的效果,這些都是老闆需要權衡及考慮的因子。 若能在老闆與員工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使員工的薪資比例透過獎金制度調升的同時,獎金制度也能符合公司整體的損益規劃,這就是我在薪資結構設計中最重要的課題,也很幸運的是與業主及其員工的案後追訪中,都能聽到公司傳來不錯的業務進展,那這也是我們最樂見的結果。 其實,雖然常常可以聽到不同公司的勞資糾紛,但在我的顧問經驗中,我從沒遇到一個老闆不想給員工獎金,都只是不知道該怎麼給,不知道該怎麼分配適當的利潤。於是我們可以作一個合理的假設【老闆都是想要發錢給員工的】。因為公司要賺錢,員工必須付出心血和時間;要員工付出,公司就得給予相當的報酬。這是一個簡單的因果關係,所有在創業路上能夠走遠的老闆都會有這樣的認知:員工不再是公司賺錢的工具,取而代之的是公司的資產。該怎麼讓人才資產更有價值,讓人才資產為我創造更大的財富,就是聰明老闆該想的事。 在這樣的假設前提下,會有怎樣的情況是老闆無法做到理想的獎金制度發放呢?可能原因有很多,我就列出比較常見的幾種: 存貨積壓過多。為了壓低單位成本或滿足最小購買量,公司常會因為購買存貨導致現金流量不足; 案源、客戶不足,公司營運尚未達規模化狀態,故呈虧損狀態; 研發費用或生產成本過高; 員工目前產出與薪資對應不成正比; 沒有完整帳務,無法確認公司營業損益。 除了上述這些常見項目之外,當然還有很多原因導致業主難以制定完整的獎金制度,進而使公司的人事規劃制度遲遲無法改善,員工也對於現況多有不滿。業主總會希望員工能夠「共體時艱」,期待員工一起度過公司艱難的低潮期,但對於員工而言,所謂的共體時艱需要多久,多少的日子才能夠有個盼頭,或許獎金制度的完整訂定,會比期許員工體會老闆的艱難處來的簡單而有成效。 獎酬制度規劃案例分享 以下分享幾項不同產業的獎酬制度規劃過程及方向: A公司-專案服務業 主要收入來源為專案服務,業主的痛點是案源不夠多及組織不夠完整一人需分飾多角,且客製化專案需要事前調研和創新科技的系統工具輔助,這些都需要花費較多人事研發費用,但卻不一定有相對應的案源產生。所以在獎金制度的建立上,業主最在意的是要如何在公司可負荷的金流健康情況下,提升員工工作幸福程度,業主也可以降低離職率及新員工訓練成本。主要方法如下: 與員工及業主訪談了解公司的文化、價值觀及勞資認知差異等等。 產品成本結構計算,確認專案的定價應維持的毛利率。 公司固定及變動開支分析,確認公司損益兩平點及為維持公司營運的最低收入金額。 將接案獎金、完成專案獎金、訓練新員工獎金及員工留任獎金等項目納入獎酬規劃。 增加團體獎金及軟性互動制度,確保跨部門齊心。 B公司-人力服務業 此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為清潔人員外包,依服務時數計費;服務時數採儲值點數制,量大制價而有不同折扣。因為公司有不同困難程度的清潔服務及預收款的情況下,業主最大的困難點是擔心發獎金之後公司就不賺錢了。而我們輔導過程中,也發現公司因為帳務不完整,不容易判斷公司實際損益狀況。部分應認列為資產的項目都以費用方式列支,致使帳務看起來虧錢但其實是有大批的清潔設備及小工具,所以業主就認知公司「成本很高」,不像員工或客戶認知的賺很多錢。 我們透過訪談和財務分析,先與業主討論出所有的營運痛點,發現公司雖年營收超過千萬,業主仍身兼多職(行銷業務、員工訓練及財務人資),因為業主認為同事每個工作都還是做得不夠到位,且找不到能完整交付工作也對工作有同業主般熱誠的主管。執行財務分析後,我們更了解業主目前現金流與實際財務面差異,以及真實損益情形。透過產品(服務)別分析,將公司的服務一一拆分出個別毛利率,也針對員工工作項目逐項瞭解業主與員工分別對不同職位同事的職權期待,進而完成獎金制度的規劃假設。 經由與業主、員工的溝通,了解雙方需求跟認知差異,一步一步的協助業主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更加了解,並協助建立了公司獎酬制度。完成專案後,業主說「最大的收穫是在這過程裡,我更了解公司的經營成本,以及無須要求員工像我一樣奉獻於工作,只需要訂定好遊戲規則,讓員工用他們的方式達成我們共同想要的結果。我發現我以前太愛生氣,員工都不太想跟我溝通,現在只需要提點客服或分享清潔要領,便能讓員工覺得我是好老闆,主動跟我互動。」 由此可知,獎酬制度不只是在講發薪水這件事,而更多的是「用數據化方式把勞資對於工作內容的期待具體化描述」。這也是我非常喜歡做薪資結構設計的原因,感覺自己幫助了很多中小企業或新創公司逐步往規模化邁進! 直誠能夠提供的優勢 直誠,作為財務會計為基礎出發的顧問公司,能做到比人力顧問公司更多,特別是在公司財務及營運層面遇到的問題和挑戰,財務面可以探討成本結構、毛利分析及損益狀況來針對產品設計獎酬;營運面則可根據公司不同的產品銷售模式及業務現有制度作調整分析。 人力顧問公司在乎的勞基法等人事法令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對於「人」的細節,每個人想要的都很多,但不代表不能溝通,只要能一點一點的列出來不同立場的人想要的「權利及報酬」、想被「尊重」的個人貢獻、及願意做到的「義務」,也許就會有不同的解法。獎酬制度其實就只是數據的結論,但中間走的過程卻是人性的互動。 另外也想提醒的是,業主跟顧問兩者之前的想像一定有很多的不一樣,畢竟不同產業不同價值觀打造出來的公司細節都不同。所以也建議業主要多聊多分享自己的經營理念和態度,透過溝通細節,一步一步針對公司的狀態、目前員工薪酬架構、產品的成本毛利分析等等去討論出全新完整的獎酬制度,進而衍伸到產品成本結構需要如何被調整,最後才能夠進到整合(發放業主及員工理想的薪資)階段。而這些過程,直誠可以陪您一起走過。您也有您公司遇到的薪酬制定問題嗎?快與我們聯繫,一起甘苦談,談完一起笑著數錢!薪資 人資 獎金 薪酬制度
-
經營之道採購健檢常見三大問題!ERP 導入實戰經驗談根據過往輔導的經驗,我們在幫公司作進銷存流程健檢時,常會發現一些常見的錯誤,如果能避免則能讓公司省下很多時間,也能夠讓公司獲得更好的貨物或是價格,下面分享三個常見的錯誤。 便宜行事找廠商、收回扣問題 過往經驗中,公司容易擔心採購人員收回扣的問題,比如可能常會與某些廠商固定採購,當然這些廠商也已經私下與採購人員打好關係,在採購後會額外給採購人員回扣,讓公司未來能繼續跟他們合作,但如此有可能造成採購人員與廠商聯合提高報價,從中獲利反而侵害了公司的權益。另外,收取回扣這行為其實也是觸法的,輕者罰款、重者坐牢,奉勸還是不要以身試法。至於要怎麼預防收回扣的問題,最常見的方式是詢比議價制度建立,及定期評估廠商適任性。 一、詢比議價 每項採購品於第一次採購時,至少尋找兩間或三間以上來做比價,並給上層決策者決定,也可透過詢比議價讓採購人員不會與特定廠商勾結導致收取回扣問題產生。 二、定期評估廠商適任性 公司除了透過詢比議價來設立控制點外,還可以定期針對供應商評估繼續配合的適任性,可透過以下幾點來評估: A.財報健全 一間財報健全體質好的公司通常也能長久經營,可以透過長期採購培養供應商關係,並拿到更好的品質及價格。 B.出貨品質佳 供應給公司的產品品質佳,且經驗收後的品質也符合公司要求。 C.迅速 廠商除了一般下單後迅速出貨並到貨以外,如今天下急單也能配合出貨,則更宜繼續合作,以避免任何突發狀況發生時,因供應問題導致客訴及收入流失。 D.價格合理 價格及品質應與同業相比要合理,可定期針對部分品項做重新比價,檢視廠商是否供應價格有抬高之疑。 E.規模不宜偏小或過大 若公司尋找規模較小之供應商,則貨品進價可能較高,也有可能存在供貨品質不穩定之可能;尋找規模過大廠商則很有可能事事都要配合廠商,包含付款條件及下單數量等,讓公司存貨及金流壓力過大。 匯款資訊不完整 匯款資訊不完整直接導致財務人員付款時無完整資訊可供匯款,使得財務人員需要重新與供應商及採購人員確認匯款資訊,來回詢問採購部門導致溝通時間過長,造成重工及多餘溝通時間。所以,若採購部門能建立好廠商資訊,包含付款條件及是否有現金折扣,便能節省跨部門溝通時間,也能幫公司省下進貨成本喔! 一、付款條件 通常我們都說收款快、付款慢是會計的金錢不二法門,採購人員跟廠商在談付款條件時最好至少兩個月開始,若廠商不願意接受再做來回的溝通,這也是採購人員能力的展現,讓公司能在金流上的壓力更小,也能做其他方面的佈局。但前述付款條件還是要依產業別來決定,甚麼樣的貨物於怎樣的付款條件下是合理的。 二、注意是否有現金折扣 部分廠商可能會於付款條件下給予額外之現金折扣,例如30天內付款則給於額外百分比之貨款現金折扣,若有此特殊折扣,則要與財務人員討論是否於資金充足時,提前付款降低公司取得成本,讓公司能有更多的淨利。 跨部門重工問題 常見公司於進銷存流程中,存有採購、倉管及財務重複核對相同資訊之問題存在,以下則分職能敘述對應應注意之事項。 一、採購: A.採購人員負責下採購單時,單價與報價單、過往合意金額一致。 B.確認項目:確認採購單單價&數量。 二、倉管: A.倉管人員負責於到貨時確認到貨數與出貨單相符。 B.收貨驗收商品品質,將不良品退貨並將情形回饋給採購。 三、財務: A.財務人員要確認單價及數量與發票憑證金額內容相符,並進行後續付款流程。 B.收取憑證同時確認倉管已驗收貨物,避免貨未到錢先出的問題發生。 前面提到這些常見問題,公司在數位轉型或是改革時,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及人力來執行,且需要進行跨部門討論及溝通,若是有直誠經驗豐富的專業顧問給予協助則有以下好處: 事半功倍節省大量時間 確認控制點執行效率 協助公司流程梳理及改善 這次的分享就到這邊啦!若有對於此文或ERP導入、流程優化等相關問題,歡迎加line諮詢討論。下次我們會來分享銷售流程常見問題,或是有想了解的內容也可以透過line跟我們說說唷~~ 相關文章<明明賣了很多東西?我的錢去哪了?銷售循環控制點及弊病>ERP 流程優化
-
電商稅務電商網拍達到多少營業額需要成立公司行號?比個人稅金更省?個人賣家與行號公司賣家的稅務考量點 由於國稅局要求如果當月銷售貨物金額超過8萬元(銷售勞務者超過4萬元)就必須立即向國稅局辦理稅籍登記,所以如果您仍然可以持續做個人賣家(代表每月銷售金額未達門檻)而不需要辦理稅籍登記(行號及公司都需要),那這篇文章恭喜您可以不用往下看,因為無須繳納任何銷售產生的稅賦。 若您的每月銷售金額超過8萬但未達20萬元,建議可以先申請行號,因為行號的稅賦計算方式是營業稅1%及個人綜所稅;但若您的每月銷售金額超過20萬元,就需開立發票囉,稅賦計算方式是營業稅5%及繳納個人綜所稅。 如果銷售金額超過20萬元,可以考慮要不要成立公司,選擇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考慮的重點還是回到營所稅和綜所稅的課稅差異。以下會有更詳盡的介紹,但我這邊先總結來說,如果您的年所得,包含薪資、利息、租金、股利、營利(自己做老闆)等等項目加總後的所得超過150萬,建議要思考是不是要成立公司而不要用行號的方式。 網路賣家辦理稅籍登記的規定 依據財政部的規定,為了維持租稅公平性,網路賣家的課稅標準必須比照實體商店,依據現行一般營業人課稅標準,每月銷售額如果未達新臺幣(下同)8萬元者(銷售勞務者為4萬元),是不須課徵營業稅的,而網路賣家的銷售額是透過網路交易而來,交易資料明確,所以,如果網路賣家每個月在網站銷售額未達到8萬元者(銷售勞務者為4萬元),暫時可以免向國稅局辦理稅籍登記,但是一旦當月的銷售額超過8萬元(銷售勞務者為4萬元),就必須立即向國稅局辦理稅籍登記並報繳稅款,以免因被檢舉或被查獲而必須被處罰。 有一個例外的狀況是,如果網路賣家是透過拍賣網站出售自己使用過後的二手商品,或買來尚未使用就因為不適用而透過拍賣網站出售,或他人贈送的物品,自己認為不實用透過拍賣網站出售,均不屬於必須課稅的範圍。但如果網路賣家所銷售的二手商品,是透過各種管道收購而來,利用賺取差價作為利潤者,就符合課稅構成要件(財政部規定以營利為目的、採進、銷貨方式經營,透過網路銷售貨物或勞務者,必須依法課徵營業稅),也就是說這種行為必須課稅。 由於個人賣家銷售金額較低,不太有稅賦困擾,故以下就針對行號及公司賣家來做稅務討論。 行號與公司賣家的營業稅差異 營業稅計算需要有銷售額和稅額才能算。若是公司,可用公司開立的發票申報計算,但國稅局仍然會用電商平台與該賣家的網路交易總數對照是否差異大;若是商號,那就是國稅局核定銷售額。銷售額是透過網路交易而來,交易資料明確,因此,網路賣家必須提供網路交易明細資料,供國稅局核定該賣家的銷售額。原則上不必提供存摺資料,但是當徵納雙方對於銷售額的認定有爭議時,必要時,國稅局為了查證需要,可能會要求網路賣家提供。 至於稅額部分,現行銷售貨物的課稅標準如下: (1) 每月銷售額在8萬元(起徵點)以下者,無須課徵營業稅。 (2) 每月銷售額超過8萬元但未達20萬元者,賣家可以申請免用統一發票,按銷售額依稅率1%,由國稅局按季(每年1、4、7、10月的月底前發單)開徵。 (3) 每月銷售額超過20萬元,或依其營業性質、業別或規模經國稅局認定具使用統一發票能力者,國稅局將核定其使用統一發票,稅率為5%,但相關進項稅額可提出扣抵,且此類營業人必須每2個月向國稅局申報一次銷售額並自行繳納營業稅額。 行號與公司賣家的營所稅差異 個人與行號都是繳納綜合所得稅(綜所稅),而公司則是依照營利事業所得稅(營所稅)計算稅額。綜所稅依照不同所得金額而有不同級距,依照累進稅率進行課稅,如下圖所示;而營所稅則是以固定稅率20%計算。 所以在第一段就有講到若個人全年所得在150萬,若依照綜所稅的算法,所得150萬-免稅額8.8萬-標準扣除額(單身)12萬後為129.2萬,若還有其他可享有薪資特別扣除額20萬、較高的列舉扣除額及特別扣除額的狀況之下極可能就落到12%,但若沒有,也只有很少金額需繳納20%。所以雅筑才會在一開始就說,網拍電商賣家如果年所得超過150萬才需要考慮要不要成立公司。畢竟成立公司之後還需要租辦公室及會計師記帳報稅等基本營運費用,一年六萬元跑不掉,確實也是一筆需要考量的現實支出。 而營所稅的稅率概念就簡單很多,將年度收入總額減除各項成本、費用及損失後,就得到所得淨額,如果帳務記載完整,可以用這個所得額簡單乘上稅率20%得到營所稅額,譬如一年的所得淨額是100萬,那要繳的稅就是20萬囉。不過,其實營所稅計算也不簡單,總歸來說,有以下幾種方式: 擴大書審申報:適用年營業額3,000萬以下,且帳務記載較不完整的公司。 所得額標準申報:適用年營業額3, 000萬以上,且帳務記載較不完整的公司; 查帳申報:適用帳務記載完整的公司,就是上段100萬所得淨額要繳20萬的例子; 會計師簽證申報:適用年營業額一億元以上之公司。 擴大書審申報係以公司總收入×該行業擴大書審純益率,得出該年度淨利,或稱純益,再乘上20%營所稅率進行課稅。譬如說一年的總收入是1,000萬,該行業擴大書審純益率是6%,就可得出純益60萬(1,000萬*6%),稅額則為12萬(60萬*20%)。行業擴大書審純益率則可參考國稅局每年公告的【營利事業各業擴大書審純益率、所得額及同業利潤標準】 至於所得額標準申報,課稅所得額計算方式為營業收入淨額✕所得額(或同業淨利率)+非營業收入–非營業費用,如果有任一項資訊因為帳務紀錄不完整所以沒有資訊,稅局也可接受用同業利潤標準來做核定。但因為計算稍微困難,我們就先不在這裡贅述,有問題的話可以透過LINE跟我們聯繫喔!而會計師簽證申報顧名思義就是需要會計師,這邊也不多做說明嚕。 值得一提的是,營所稅也有起徵額的計算概念喔。如果課稅所得額(又稱淨利、純益)低於12萬,則無需繳納營所稅;若課稅所得額介於12萬到20萬,則繳納半價稅額【(淨利-12萬)/2】。所以課稅所得額超過20萬就一定要納稅啦! 行號與公司賣家的稅務總結 依照上面的解析,聰明的您應該已經想到決定要設立行號或公司的關鍵點都是「營業額」(收入金額),可看下表。 除了營業額外,行號跟公司選擇時,需要考量的點也彙總如下: 若是營業額在8萬以上且小於20萬,且賣家的供應商是屬於免用統一發票、勞務扣繳申報、海外invoice等未有統一發票可扣抵進項者,那設立行號可能較公司更能節省營業稅及營所稅。 如果賣家是需要累積信用及商譽的,那也許稅賦不是唯一的考量,一開始就用「公司」與供應商做交易也許比較能獲得大型廠商的青睞,且談付款條件時也會比較好談。 如果是合夥做生意,行號是無限責任,而公司則是有限責任。意思是說,合夥出狀況的時候需要用個人來償還債務,而公司則是公司倒閉後不會波及個人。所以如果產業經營風險較高或合夥人溝通上較擔心有糾紛,用公司也許也是一個保障。但雅筑相信,大部分創業者都會慎選創業夥伴。 電商網拍賣家經營是十年前沒有的事,那時候真的有很多稅務漏洞可以鑽;但隨著越來越普及,政府也越來越多控管,加上國稅局鎖定電商平台的資料進行交叉比對,避稅的可能性越來越低,還是盡早合規經營,就能更快掌握產品正常成本及毛利率,也更快有機會能夠規劃化經營公司,祝福大家!如果有任何問題,也很歡迎LINE直誠,與我們聯繫喔!創業 公司設立 電商